书法作品明月几时有?
苏轼《前赤壁赋》,此贴乃东坡居士晚年手笔。 苏公《赤壁赋》通篇无月字,然字里行间却可见月色溶溶之景。若说明月当空照,恐非东坡用心也。 余以为其辞虽作于黄州,实是寄托作者对故土、故人、往事的无限眷恋之情。 苏子由在《超然台记》中有“太守以谓公将至,而庙治具既终集矣”一句,可证当时苏公所乘舟行极速也!又曰:“轼至则馆庙治木瓦匠方尽。”可知东坡当日自黄州来密洲之迅速也。
《左传·襄公十八年》载:晋大夫韩宣子问子羔为何人,叔向答曰:“昔公子朝出奔晋,从郑伯如秦,惧不见用而归郑,郑人杀之。公孙申、子南使楚,公子朝见于荆,盗杀之。江上焉闻之?”《史记.孔子世家》中亦有记载:鲁哀公四年冬,孔子经曹、宋,至陈。蔡人困追者,不得脱。于陈、蔡间伐木可居(筑舍)。是时孔子少师。 盖此时孔夫子已年近六旬,且遭困厄,心境可想而知。 后得陈国、蔡国人相救,始得安身立命之所。后人多咏叹此事,或讥讽孔子,或同情孔子,不一而足。然其中不乏佳构令人拍案叫绝,譬如李太白所作《沙丘城下寄杜甫》云:我去君来雁飞飞;江楼汉阁影依稀;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有意思的是苏东坡与孔圣人同一年代降生,亦经历坎坷,尝遍人生百味,因此常将自己和孔圣人比拟着写。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