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题跋怎么写?
“书法”一词,最早见于汉代。《说文解字》中说:“书,吏事也。从聿,者声。”许慎认为,“书”的本质是“吏事”,即书写公文之类的事务性工作。这里的“书”是指隶书而言。 在汉代,“书”与“法”两个字经常连在一起使用,如汉·蔡邕《隶笺》云:“凡文字,诸言书者,皆谓隶书。”又引蔡质论写字技法的话也说:“书之体千变万化,总归一法,故有笔法。”“书”和“法”合而为“书法”,成为书写艺术的总称呼了。 可见,在古书中,凡是见到“书”字的用法中,其前面往往都要有一个动词(或名词)作定语,这个动词一般都是指某一体或者某一体的某一特征来说明如何来书写、如何写好这一种字体。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书法,就是指按照一定的法则来运用中国的汉字进行书写的艺术。
历代都有不少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论著作流传下来,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一些:
东汉·蔡邕撰《笔论》、《篆隶万象目录》等 三国魏·钟繇撰《宣示表》 四世纪·卫铄撰《笔阵图》 五世纪初·智永撰《真书千字文》 六朝陈隋间·智果撰《心成颂》及《墨禅篇》
唐·虞世南撰《书教》 唐·孙过庭撰《书谱》 唐·颜真卿撰《述张长史草书十二意》 唐末五代后梁·荆浩撰《笔法诀》和《山水诀》 元·赵孟頫撰《画竹论》
元·赵孟俯撰《兰亭十三帖疏证》 元·康里巎巎撰《书后十诗》 南明·傅山撰《霜红龛集》 清·王铎撰《王觉斯论书卷》 现代·林散之撰《林散之草书选》
上面所举的这些人的这些作品,大多都能较详尽地论述到有关书法的历史源流、各种字体的特点以及练习的方法等内容,可资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