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书法地位?
何绍基,道光十六年进士,官至四川学政。他工诗、词及骈文,亦擅书法。初学柳公权,后习“二王”,中年博采众长,得成一家。其书遒劲古茂,与赵之谦、邓石如、吴昌硕并称“晚清四巨头”,在清代碑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说文部首》是清人段玉裁所著的一部字典的组成部分,该书以形义关系的分析来解释字义的来源和形体构造的本源,对研究语言文字有较高的价值,但在编写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纰漏之处。何绍基受好友张汝光委托,为其校正其中谬误,历时十余年而完成此书。 在为《说文解字》作释例时,何绍基提出了自己对文字起源的看法以及自己对字形结构方面的见解,从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书法理论体系——《说文解字四声韵考证》。
另外,他在书法上还主张“从俗”,并身体力行,创出了独特的楷书,人称“何体”或“何字”。这种字体结构平正,笔势圆转流美,笔画起止有法,轻重分明且含蓄而有韵味儿。但后人评价他的书法多认为只重技法,缺乏意境。 这大概是因为何绍基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由碑学到帖学的过渡时期。当世人纷纷崇尚魏碑和汉隶的风骨气魄之时,他却依然固守着“二王”的传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但不可否认的是,何氏所创立的这种独特字体,对于清末民初乃至民国初年的书风影响甚大,而且直到今天仍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堪称一代书法名家! 附图1-3为本人创作的“何绍基”三个字(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