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叫丹青吗?

谭英宁谭英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书画”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汉末,始有书画之论,魏、吴则有皇象、韦诞、钟会、王羲之,晋亦有声誉者,至于鲁公,独步当时,冠冕一代焉。” “丹青”一词的来源则众说纷纭了。 其一出于《庄子·外物篇》:“夫千金之珠,必处在贵贱之所疑。玉卮无当(底),虽宝,勿用;此之谓大言。”成玄英释曰:“处,止也;疑,难信也…以比画翰之器,贵重如此,故难任于大言。”

其二出自汉代张衡《东都赋》中“丹青山陵之影,则弘乐乎宇宙。”这里的“丹青”指的是“丹砂和青雘(wò)”,因为可以除去颜料中的杂质,是古代绘画的主要原料之一。

其三源自楚辞《离骚》的“初服”之章:“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乃以叹,孰可寄余以苍生。”王逸注:“芙蕖,荷花也,莲叶削而成衣.芙蓉,荷叶也,杂而为裳。”由于古人往往将莲花与荷花混用,所以这一说法也比较可信。

从以上三种解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至少在唐代以前,人们通常认为“丹青”是一种颜色而不是一种绘画工具或材料。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们改变了这种看法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还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尚有关。

在秦汉大一统之后的中国历史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无疑是思想文化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在这期间,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出现了很多诸如“竹林七贤”“江左十八友”之类的文人墨客团体。他们除了饮酒作诗之外,还有一个十分流行的爱好就是“清谈”。所谓“清谈”就是指文人之间通过谈论玄理来抒发情感的一种活动方式。在当时的上层社会里,凡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都喜欢玩清谈。于是乎清谈之风大行其道,影响深远。

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原来“经史子集”才是主流,现在连“山水田园”和“风花雪月”也被当作高雅的东西而受到推崇。在这种风气下,原本作为“书画”组成部分的“丹青”突然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久而久之,人们就默认了“书画”等同于“丹青”的事实!

优质答主

1、“书画同源”,这个同源不是简单的字源同或者形意上的近似的渊源关系,而是指中国汉字和汉字的书写方式(包括文字结构) 与绘画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2、“诗书琴画”,这里的诗是诗歌而不是散文或者小说等其它文体的统称,书是指儒家典籍《尚书》而不是其他书籍的简称,琴指的是古琴而不是古筝、琵琶等其他乐器,画的范围就大了去了——只要画上笔墨就能称为字画,所以这里面的诗词歌赋就不说了,因为它们都是属于语言艺术范畴而并不是象形的文字系统——但是请注意,其中只有诗是语言的艺术作品并且同时兼具音乐性,其它的几个都属视觉艺术作品!

3、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一是因为我国自古就是文字文明而非语言民族;二是因为我国的文化艺术在本质上都是以文字为载体的综合形态。因此才有了以笔代口的“毛笔字(或称汉字)”这一概念。如果仅仅是说“笔划”的话那可是广义的哦!

4、关于您的问题,我的答案如下:一是用毛笔写的任何种类的文字都可以成为书法作品,二是这些书法可以是单幅也可以是联章或者是长篇大套的作品。三则没有所谓的什么标准格式。四是没有哪种字体是一定要使用的。五也没有哪部经典著作是唯一的参考标准的。六更没有哪一种形式是可以通行天下的唯一选择!七则是可以自创风格而不必拘泥于古人,但要避免丑怪……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