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棉多怎么处理?
翡翠的“棉”,实际上是指翡翠内部杂质元素(主要是铬和锰)在晶格中的堆积,其形状像棉絮一样,所以形象的称为“棉”。 由于这些元素是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外界磁场的影响而带入其中的,属于硬玉岩矿物晶体生成后自然生成的内含物。所以,“棉”是翡翠固有特征之一,是无法消除的。 不过,虽然“棉”无法消除,但它对翡翠的外观影响很大。种质好的翡翠往往较少或基本无“棉”;而种质差的翡翠则“棉”较多。人们常常根据“棉”的多少来判定一块翡翠的种质好坏,“棉”越少越表明翡翠品质越好。所以,人们常说“无棉为佳”! 那么既然“棉”是没法消除的,我们是不是就只能承认它的存在了呢?当然不是!
首先,我们在挑选翡翠时,要尽量选择“棉”较少的。当然,如果一款翡翠,整体看起来“棉”很少,那肯定是最好不过了。可有时候,我们遇到的很多翡翠不仅“棉”多,而且形态也不均匀。有的很稀疏,有的却很聚集。遇到这样的翡翠,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它的好坏呢?一般来说,我们要把握两个原则:
1、对于种质较好的翡翠来说,即使“棉”较少,我们也不要过于苛求。因为种质较好的翡翠本身就不宜有太丰富的纹路和结构。如果纹路和结构过于丰富,看上去就像乱纹,反而会破坏整体的视觉效果。所以,有少量“棉”而且分布均匀的翡翠,反而会受到欢迎,价格也不会太低。
2、对于种质一般的翡翠来说,“棉”越多,越会影响整体的美感。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棉”上,看看“棉”的形状是否美观,颜色是否与翡翠本体协调等。如果“棉”的形状如雪花,颜色白色偏蓝,分布又比较松散,反而能给人增添一种灵动的感觉,不会严重拉低翡翠的品质。
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瑕疵,都是有差别的。除了会对翡翠的美观性有影响外,有些瑕疵还会影响翡翠的价值。所以,了解如何评判翡翠的瑕疵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