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翡翠是什么?
“新疆翠”,也叫“新疆碧玉”、“俄碧”或“俄罗斯碧玉” 主要产地在苏联西部的阿尔泰共和国(位于哈萨克斯坦以南的乌尔扎河和额尔齐斯河冲积扇上)及布里亚特共和国(贝加尔湖附近),我国的新疆阿勒泰地区也出产此类玉石。 因为矿床沉积成因的关系,“新疆翠”的颜色呈灰绿—浅绿色,偶尔也有带黑色的,颜色深浅不一;
质地比较细腻,有的能达到玻璃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6.5~7,密度2.9~3.1g/cm^3,折射率1.66左右,相对密度偏小,表面具有蜡状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 一般将“新疆翠”加工成各种块料或雕件,也有做成手镯的,但比较少见。因为颜色关系,一般不做染色的处理。
市场上常见的“新 疆翠”多为经过抛光处理的块料或雕刻品。 由于过去对“新疆翠”的认识不到位,一度将其错认为和田玉,归入软玉行列,故其市场价格也相对较低。随着认知度的提高,“新疆翠”的市场价格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个问题问得很奇怪,因为“新疆”是地理概念而不是地质学概念。 严格来说不能叫作玉矿或者玉石产地什么的,只能说是“出产玉石的地方”,这个表述似乎比“新疆的玉”要准确一些吧。 在中国,除了新疆以外还有西藏、云南等地也出过绿(翠)色料或蓝绿色的绿辉石玉种,但是最出名的是新疆的软玉原料,所以有“新疆的玉”的说法。
当然还有一些非新产的玉类比如岫岩玉、独山玉等,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和称呼方式,而且都挺好听的,就不一一赘述了。 但是有些情况还是应该注意一下。现在市场上有大量产自马达加斯加的青白玉(广义和田玉),这种材料被冠以“新疆的玉”之称号,其实是不恰当的。在古书中记载它为“水苍玉”“水碧”,就是现在台湾省的高山族所说的“塔西姆”的意思,只是不是广义的和田玉而已。 所以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什么是“真正的”新疆的玉呢?难道真是只有狭义上的新疆才出产玉石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四川的玉”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