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水翡翠怎么分好坏?
蓝水是市场审美变化下的产物,是过去十年中逐渐流行起来的一个概念,主要指代颜色色调为蓝色的翡翠。在旧的传统中,人们一般将颜色分为正色和辅色两类,其中绿色(包括墨绿)、黑色以及蓝色都属于辅色。这样的分类下,蓝水自然属于辅色一类,而且也是属于可以接受的颜色范围之内的。所以过去我们买翡翠时很少提到“蓝水”一词,而大多是说绿翠或者满绿。
随着市场的变化,人们更倾向于追求颜色的均衡、柔和,因此之前被视作辅色的蓝色开始变成了正色,与绿色并驾齐驱。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蓝水”,并且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类文章及资讯中。 其实无论是“绿翠”“蓝水”还是所谓的“正阳绿”都不过是商业上的宣传用语而已,它们所代表的不过是一种颜色倾向——带有这种颜色倾向的翡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名词都不是标准称呼,也不能用来表述翡翠的颜色。
就像我们对黄褐色的定义是“红橙和黄橙色相间的褐色”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着色程度,来给各种颜色命名。比如: 这样命名的好处在于无论哪种颜色,都有其特定的着色机理以及结构特征,我们能够通过这些特征来辨别真假。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不同颜色的翡翠可能有着相同的结构特征和着色机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形成条件一模一样。也就是说,虽然它们是“同根生”,但是受到具体成矿条件以及元素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还是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这也会体现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翡翠其独特的魅力。
因此在选择自己中意的翡翠时,不必拘泥于是否有一项特别耀眼,只要整体感觉不错,就可以入手了。毕竟再完美的翡翠也没有100%纯正的颜色,也没有达到非常通透的质地。如果真要达到这样一个完美无瑕的程度,那可能成本也要额外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