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翡翠佛有灵气吗?

诸木申诸木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翡翠哥,一位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独往独来的翡翠小哥。 最近很多新粉关注我,私信问我有关佩戴翡翠的问题。其中问的最多就是关于佩戴翡翠是否有灵性,以及不同场景下应该怎么佩戴(比如说在运动的时候能不能戴)等问题。今天特意写一篇长一点的解答。

说到灵性的问题,必须从玉和佛教说起。 我们所了解的玉主要指的是软玉,也称传统玉石,主要是用新疆和田玉山料琢制而成。而硬玉主要是翡翠,也是目前市面上最为热门的玉器原料。 传统玉石中,除了我们熟知的“玉王”之王和田玉外,还有玛瑙、青金石等,而古书中记载的上古时代最著名的美玉——蓝田玉(现今的蓝田玉并不是什么珍贵的玉石品种,而是地质学上的名称),其实就是指现在的陕西蓝田县出产的蓝宝石。

所以啊,古代的玉和现在的玉可不一样,现代的玉主要指软玉。 那这个软玉是怎么被开发出来的呢?据说是因为我国古代西域诸国均有贡玉的传统,而中原王朝也历来有赏赐玉帛的美德,于是西域诸国的君王就常常将本国的优质和田玉进贡给中原王朝,由使者带路,一路浩浩荡荡地进入长安。

当然这些西域的玉来到中原之后自然受到贵族阶级的追捧,因为价值高,所以人们想尽办法去雕琢成自己想要的形状,以供把玩或祭祀。 而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玉”这个词,其实也就是从汉代开始有的。汉代之前虽然有“玉”字,但那个“玉”字指的是“珍贝”即美丽的贝壳,后来指代物品的范围渐渐扩大,才有了我们如今所用的“玉”字。 所以你看,我们在书店买到的《红楼梦》原著,甲戌本的封面就有张绿色的图,上面绘着一块绿莹莹的碧玉,边上点缀一些花纹,这其实是古人对“玉”的一种想象——“碧色的玉”。

而我们今天所接触的玉,其实就是清代之后才有定义的。清乾隆时,朝廷设了“织造管理局”,负责管理宫中的纺织生产,局里设有“做作处”,负责具体的设计和制作。而这个“做作处”所做的事,其实就是给皇帝和后宫娘娘们设计、加工时装。据说当年慈禧太后的衣服,都是请民间最有名的设计师剪裁,而配饰则由珍珠、翡翠一类的名贵材料镶嵌而成。

正因为如此,清末民国初年许多玉雕艺人大多都有纺织业的工作经历,他们熟知皇家用料的要求,能充分考虑到材质的色彩、光泽、纹理等情况,最后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比如著名玉雕大师姚玉堂,他原是北京东四牌楼一家纺织品店里的学徒,后学雕刻,其作品多显灵动之气;而朱炳仁则是著名的铜雕刻大师,他曾在杭州皮匠铺当学徒,后来进入丝绸厂工作,所以无论是他的建筑装饰还是玉雕作品都颇有质感。 所以说,玉是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封建社会晚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手工业蓬勃发展,这时玉器行业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的作品不但兼具美学特征,而且极尽工艺之能事。那些流传下来的精品,无论雕什么题材,总带着那么一点灵动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

至于你说翡翠会不会有灵气,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任何一件文物,只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就一定会有灵气:

首先它必须是天然生成的,没有经过人工的二次加工;

其次它的造型必须完美,不能有残缺;

第三它的材质要好,这点不用解释吧;

第四它要有自己的名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命名”,这一点也很重要哦。 为什么我要说这四个条件很重要呢? 因为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文物才会有自己的故事,它们在漫长的时光流逝中才能逐渐积累能量,最终形成独特的“气场”。而那些天生缺憾的文物是不可能具备“灵气”的。

好了,话说到这里,你一定知道该如何正确安放你的翡翠了,是不是很简单? 我是翡翠哥,一个坚持原创的文字控。

须艺萌须艺萌优质答主

很多人佩戴翡翠佛,觉得他可以带来福气,保佑自己。其实这个也要看个人心态,平常心对待就好,不要太在意。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存在科学可以解释的事情,也有存在科学暂时无法去解释的事情。比如你相信了翡翠佛的灵气功效,相信他的吉祥寓意,你去佩戴了,而且之后在你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令你觉得是在佛祖庇佑下产生的幸运结果,那么你当然会相信这种说法。

所以对于这种佩戴佛牌保佑吉祥的事情,也是要抱着一个平常心的态度。如果你觉得佛很灵验,那么就当他是很灵验的,这样也可以提高你的心理素质,提高你的幸运指数。而且佛的形象,也是给人很慈善,很亲近人的感觉,戴在身上也会时刻的提醒你,要以和为贵的待人处世。

当然也存在一些佩戴了佛牌,却依旧运气很差的。所以这种存在,也会让人产生一些疑惑。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只要你抱着一个平常心就好,佩戴佛牌只是生活的一种调剂,不要太过在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