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绿色是什么染料?
“翡”是指红色的颜色,“翠”是绿色的意思。我们平时说的“翡翠”颜色一般指“翠色”和“艳色”两种。 1、翠色 “翠”字最早出现于明代冯应京所著的《月令广义》一书,其中提到:“正月,戴翡翠。”这里的“翠”指的是绿色。 而在元代贾铭著的《饮食须知》中也提到过:“翠玉,绿色者是。”这也是关于“翠”字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所以从历史文献上看,“翠”字指代绿色是非常明确的。
2、艳色 “艳”本意为艳丽,而用“艳”形容颜色,最早见于《诗经·郑风·溱洧》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结语终焉”一句中的“勺药”二字,其中的“勺药”就是现在的玫瑰花。之后“艳”用来表示颜色也渐成定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颜色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所以后来用“艳”来形容的颜色也有很多。如“艳妆”“艳色”“艳冶”“艳艳”“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等等。这些词中除“艳装”外,其他几个词中的“艳”都是形容词,它们都表示色彩鲜明、耀眼之意。 而“艳装”一词中的“艳”则是动词,它是指装饰得很鲜艳,也就是打扮得花里胡哨的意思。
人们现在常见的“B+C翡翠”就是用强酸浸泡去杂质,然后注胶的过程中加入绿色染料形成的。“B+C货”在市场上的出现使“B货”的价值得到提升,很多不法商人就将原来作为“B货”处理的原料拿来染色,制成染色翡翠,也就是“C货翡翠”或者假翡翠。
实际上,“B+C货”翡翠就是染色翡翠,只不过因为它的原材料是“B货”,“B货”翡翠的处理过程经过强酸浸泡和注胶,所以染色容易、颜色分布看起来也接近天然翡翠。而“C货”的染色是在天然翡翠的基础上做的,“C货”的染色翡翠基本多为次品或者裂隙发育的翡翠,染色的范围小,且颜色看起来不自然、呆板,一般只有暗绿色。两种染色翡翠,用行话讲,“B+C货”的颜色“漂亮”,“C货”的颜色“发闷”。
天然翡翠的绿色和染色翡翠在颜色上有本质的区别,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还是不难分辨。天然翡翠的绿色,看上去很“鲜活”、比较纯正,而染色翡翠看上去“发闷”、不自然,这是因为翡翠染色采用的都是有机染料,颜色的饱和度和翡翠中辉石矿物的匹配度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