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范围大还是韧度大?
题主说的应该是指翡翠的硬度吧,用“韧度”这个词不太准确。 玉石的硬度测量,一般采用摩氏硬度(MHS)来计算,而宝石的硬度则统一为摩氏硬度(莫霍克硬度简称)计算。 其中,摩氏硬度的单位是“莫氏”,而莫氏和克拉之间是没有换算关系的,但不同物质的莫氏硬度间存在换算关系,可按下式计算: 由上可见,1K = 3.25498M ≈ 3M,也就是说,0.75K 的翡翠相当于 3M 的摩氏硬度。 而不同矿物成分的玉石,其莫氏硬度也是不同的。例如: 除了上述几种元素组成,还有 Ti、Fe、Sc等微量元素影响的莫氏硬度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软玉的莫氏硬度最小,仅为 6~6.5;硬玉的莫氏硬度最大,可以达到 7~7.5。而翡翠属于硬玉,所以其莫氏硬度一般在 6.5~7.5 之间。 目前测得的世界上摩氏硬度最高的是金刚石,可达 1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宝石的硬度与其解理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解理发育越好的宝石,其硬度也越大。而玉石的硬度主要取决于结构类型,与解理关系不大。 所以虽然翡翠属于硬玉,但其硬度并不比软玉高。
翡翠有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之分;也有糯冰种、油青种、紫罗兰等俗称。这些称呼大多依据人们对翡翠外观感觉的引申意义命名。例如:“玻璃”一词本是人 们制造出来的一种透明材料,人们把具有玻璃般透明质地特征的翡翠称为“玻璃种”。
翡翠种好韧度就高是错误的认识,有些翡翠种看起来不怎么样,但韧度很高。有些翡翠种看起来很好,但切开里面有裂隙,其韧度就比较差。下面教大家简单判断翡翠的种老嫩。
肉眼观察判断翡翠的种老嫩,常以“xxx种”加以命名。较常见的有玻璃种、冰种、冰糯种、糯种、干白种、豆种等,这些命名中,“xx”修饰词常以人们熟知 且与直观现象相关的东西命名的。判断翡翠种老嫩常以透明度来判断,而透明度是光程进入玉石并反射出的综合结果。因此对翡翠进行种老嫩判断时,必须在均匀 光线下进行观察。
一般玻璃种翡翠透明度高,光线能穿透,玻璃种中“玻璃”二字的来源即是。翡翠的玻璃种常呈半透明至透明状态。冰种的翡翠透明度较玻璃种略次,常呈半透 明状。从经验上感觉,冰种翡翠的透明状如同冬天窗户上形成的冰花的感觉。冰糯种翡翠的透明状态在冰种与糯种之间。干白种与糯种翡翠多半透明度较差,呈半透 明或不透明状态。豆种翡翠由于内部“豆性”较强,透明度差。
用以上方法进行翡翠种老嫩判断是一种较粗略的方法。如需对翡翠进行更精确的老嫩度判断,则需要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常用“水粒”或“水性”指标进行标 准化老嫩度判断。“水粒”或“水性”指标由翡翠中硬玉矿物的粒度、矿物颗粒间胶结情况、裂隙发育程度和充填情况、杂质含量及光学性质和颗粒大小决定。
在其它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硬玉颗粒越细、胶结越好、色度越浅且颗粒越细的杂质含量越低的翡翠水粒越好;反之,粒度越粗、胶结较差、色度越深且颗粒越 大的杂质含量越高则水粒越差。在实际观察中,水粒细腻的翡翠中粒间裂隙较少,且裂隙中水的充填情况好,矿物表面光泽度好,肉眼观察时具较好的透明性和水润 感,翡翠的档次亦较高;而水粒较粗翡翠中粒间裂隙较发育,矿物表面光泽度较差,肉眼观察时具较差透明性,水润感差,档次亦较低。
翡翠的“水性”指标常用上好玻璃种翡翠的水性为“9”,依次类推,糯种翡翠的水粒为5左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