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冰种大概什么价位?
这个问题有点模糊,我按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 首先区分一下概念,冰种是翡翠的一个品质的概念,而价格受到品质、产地、产量等因素影响。 所以问题可以转换为“冰种的翡翠价格如何”。 而关于冰种的定义,很多人是有误区,以为冰种就是冰一样通透的翡翠,其实真正的冰种指的是一种质地,指翡翠结晶颗粒之间结合得比较紧密,肉眼难分辨晶体边界(即肉眼观之颗粒感不强),结构为纤维状至粒状交织分布。 这样的界定看起来似乎很专业,很难想象对吧。但只要我们记住一个准则,就可以轻松辨别了——如果一摊水,看上去很通透,但我们把手指伸进去,就能感受到水的存在,这样的水并不是冰种。而如果这摊水,我们把手放进去,感觉不到水的存在,那么这就是冰种。是不是很神奇。
当然,这里说的水不是真真的水晶,而是透明至半透明的矿物集合体,例如玻璃、玛瑙等等。 所以,在判断一块石头是不是冰种时,要看其晶体间是否结合紧密,还要看结合紧密程度到大小的变化趋势,因为结合越紧密,说明杂质越少,质量越好。
一般来说,有结晶的宝石,其晶体的形态都会对其品质产生影响,例如钻石的八箭八心,祖母绿的菱形突起等,而对于翡翠来说,一般晶体的大小和形状不会对其价值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影响因素集中在颜色、净度和工艺上。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翡翠晶体形状,集中在看颜色、透明度(也就是冰种程度的观察)。
但这里要提醒的是,虽然我们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大量的翡翠成品,这些成品的形状以圆形为主,这是因为圆形的原石不容易看到晶体,对于品质要求更高的首饰来说,天然存在的裂纹也会大大减少。
但如果遇到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玉件,就要留心了,因为这有可能是为了适应原料的特性而特意制作的,此时应注意检查边角等部位是否存在裂缝。 说完冰种,再来简单说说价格因素,影响翡翠价格的要素很多,如品种、产地、颜色、纯净度、切工、大小等,而不同要素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颜色和纯净度,其次才是品种、产地等。 在这里我们需要谨记一条规律:越稀有的,价值越高。由于人类对天然资源的开发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越是稀有的,以后就越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