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场地及如何区分?
题主应该是刚刚入坑,那我就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 1、先分场口:缅甸翡翠有场区与场县之分,以场口分为“场区”和“场县”(老场区和新场区);其中场区又分成4个,分别是南丝、西丝、北大和东北,每个场区又划分若干场县。像楼主所说的“场口”其实就是指的场县,而场区则指的是某个地区开采出来的矿脉,所以场县比场口要大一些。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南丝是著名老场口的简称,但是它的范围非常大,并不专指某个场县。例如著名的“冰种飘花”就产在它的范围之内。
2、再分种水:这个很容易理解,按照透明度和结构来分的。天然翡翠分为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等,而人工处理过的翡翠大多为染色的B+C货(部分也有淡油青色的B货)。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东西虽然是B+C货,但经过长时间的佩戴,其颜色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和淡化。如果长时间近距离欣赏,还是能看出一定的痕迹。
3、看色:这一点跟第一点有些重合,不过重点并不是看颜色是否纯正鲜亮,而是要看颜色的走向和分布。天然的翡翠有的底色会呈烟灰青、粉青或者淡绿等,而染色或者酸洗的翡翠,其色调一般都是纯蓝色的,并且是均匀分布的。另外,除了绿色以外,其它的颜色越浅越好,比如粉色和紫色。因为浅色的翡翠出现造假的情况比较少,而绿色的造假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