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画与中国画的区别?

翟乃卓翟乃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工具材料的不同 中国画,是使用毛笔、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完成的;日本的书画则是使用木炭条(或铅笔),蘸墨(或水彩颜料)在宣纸(或绢)上创作而成。

2、造型基础的不同 中国画的造型是建立在古汉语和汉字的文字基础上的“写意”造型,是对物象的大体轮廓进行刻画,是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而日本书画的造型则是建立在日语和日本汉字的基础上的“写生”造型,是对物象的细枝末节进行刻画,是在细微之处入手再进行创作的。

3、审美取向的不同 中国画强调的是“神似”,取法于自然又超越于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一体”;日本书画则更多地强调“形似”,借鉴于自然又模仿于自然,追求像真实的东西一样。中国画家可以画一个不太像某事物的形象而得到人们的称赞(因为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意”有没有表现出来),但日本书法家却很难写出一个像中国的篆书、隶书、草书那样不象真正的文字而又极具艺术性的字体。(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写得不象真的东西就不是艺术作品了。)所以中日两国艺术在审美取向上确有不同的追求——中国是讲求意境的含蓄之美,日本是讲究形态的直白之美。

4、应用领域的不同 中国画主要是为了欣赏,可悬挂于室内供人观赏;日本书画则更多的是为了实用性,多用于书写、装饰(例如挂笺)或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无论中国画还是日本书画,其实用性都是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属性。

5、语言文化的差异 尽管语言文化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话题,但在某种程度上,中日的语言和文化的确是对中国绘画与日本书画有一定影响的两个重要因素。 首先,是语言所带来的审美认知的不同。由于古代日本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唐宋时期),使汉语成为了日本贵族与文人学士们的必修之课,因此汉语中的很多词汇和句法结构都留在了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这些词汇中有很多是和审美有关的,比如“意境”“神韵”“气韵”等等。而这些词汇本身是中国美学范畴中的重要概念,它们随着日文语言的输出而输入了中国,并且对中国的绘画与书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至今天。

其次,是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释道)对国民性格的影响。这种影响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是极为深远的。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国与日本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历史渊源,才使得我们在对待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时候表现出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度。而我们所追求的“和”不仅仅是和谐、和平的意思,更是多样统一、对立统一的“和”。

卢思颖卢思颖优质答主

日本画与传统中国画一样,主要以墨、绢、宣纸为作画材料,工笔、写意、泼墨技法也与中国画相似,但日本画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在着色上,都与传统中国画拉开了距离。日本画用色浓艳,但绝非民间丹青的艳俗,亦非西洋色彩的光感透明,它始终在水墨的基础上敷色,因而色彩艳丽但不刺目,保持了东方艺术传统的优雅格调。

日本画与中国画的最大不同,就是采用以贝壳、蛋黄、金、银等为颜料的研绘法和胶绘法;而中国画的着色方法基本局限于泼彩法,且使用频率不高。因此中国画虽然以墨色作底色,但基本仍是单色画,日本画则已达到重彩的水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