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画院黄多良字画价值?
一个国家级的官员(厅局级干部),在书法界算很有实力的了,但和真正顶级的字书法家相比,差距还是肉眼可见的——比如他和欧阳中石比较,虽然欧老现在是“著名书法家”,但黄是“国家一级画家兼书法大家”,从艺术成就方面看,这评价明显更谦虚;再和黄自己早年比较,无论是结体、用笔还是章法都显得拘谨太多……
他的字现在市场上卖多少钱一平尺呢?据我所知,目前只有南京江苏大厦的展厅里,有他1980年代的作品拍卖,4平尺的《长江吟》,成交价2.7万;北京的一个拍卖会,6平尺的《云起楼》,拍出了5.5万——这价格不算低了吧? 那如果是他的弟子或者再下一代的字呢?比如说这个叫徐静蕾的女士——当然,严格说徐静蕾已不再以书法闻名。看看她的字现在能拍到多少钱? 她今年刚刚在北京匡时的春拍上,12平尺的《题字》,成交价高达30万!
为什么同样是国家画的院士,他的字比徐女士的字价格差这么多?原因无它——时代使然。 黄先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道的书法家,那个时代全国上下正是“批孔运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时期,文化艺术领域也是一片红海洋,于是传统书法受到极大冲击,很多优秀书法家都被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进牛棚或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去了。
而到了八十年代又迎来一次思想解放,那些曾经被打倒的“臭老九”纷纷出来,黄先生的字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所以从时代来看,他的作品具有显著的“时代印记”——也就是说当时有很多这样的书法作品诞生,今天再看这些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创作时过于追求时代感而忽视了本身的笔法、结构等基本功的训练。因此这些作品放在今天来看并不出色。
而徐静蕾女士的字呢?她是完全不同于黄先生的这个时代的人。她出身于1980年,正是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候,文化艺术领域也充满了朝气和创新精神。在这种大环境下,徐女士从小热爱书画,尤其钟爱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以及“二王”的小行草。
长大后她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接受了更为系统专业的训练,因而最终形成的风格既保留了古人的法度,又有新时代的风貌——这也是当今最受市场欢迎的风格之一。 所以同样是书画家,由于出生的时代不同,其作品的市场价格也自然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