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怎么不写实?
“中国画怎么不写实?” 这问题问反了,应该是“为什么中国的绘画要追求写意而不是写实?” 原因不复杂:
一、中国的文人画起源于唐代,那时文人地位很低,文人的意思是“我不服气你们这些武人(指职业画家)”,所以一开始画风就很潇洒,不用细绘,追求的是意境和神韵;而当时的社会思想还是道家主导,“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强调的就是自然、神往的意境而非具体细致的画面。所以中国早期的写意风是从文人开始,由上层引导的。
二、宋代时文人之中的“士族”开始兴起了,他们的地位比前代的“寒门子弟”要高许多,财力也更雄厚。这些士族文人一方面继承着唐宋以来“文人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足够的钱财去请职业画师来描绘自己的理想和情趣,于是“文人画的风格”就开始往“技法丰富、追求细节”的方向发展了。比如马远的《水图》之一页: 这是从“道”转向了“术”,是文人画开始追求“写实”的表现。
三、元代以后,文人画成为主流。元代文人是完全继承了宋徽宗以来的艺术传统——皇帝本身就是个优秀的画家,他建立了专业的机构来绘制宫廷所需的各种画作,包括肖像、人物、山水等,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元代的文人除了继续发扬唐宋以来的水墨传统外,又学会了用“笔墨”这个工具,于是乎“笔法”“墨法”成为了文人写意的重要元素。这也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中国绘画“尚意”的原因所在。 “写意”其实是中国古代绘画中一个很重要的审美标准,这个“写意”里包含了很多的东西:笔墨、构图、色彩、意境……等等。这个回答只是管中窥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