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贵的钱币是什么?
目前,在中国拍卖会上,成交价格最高的古钱币是清代的“咸丰元宝”,这枚硬币的直径大约30毫米,重量为21.6克,现在一枚的价格大约在50万元左右。 排名第二的是唐代的“开元通宝”,每枚价格在40万元左右;排在第三的是北宋时期的“靖康通宝”,每枚价格在38万元左右。 从以上三枚硬币的排名可以看出,价格最高的都是清朝和唐朝的货币,而这两个朝代距离现在已经相当遥远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情况呢?
原来,在明朝中后期,由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快速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明代朝廷决定在江南地区推行银本位制,允许民间自由买卖白银。到了清初,又继承了明代的银本位制度。因为银两是中国历代官方所认可的唯一合法货币,所以清朝时虽然使用纸币“大清光绪元宝”,但是只是作为辅币流通。
尽管后来的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发行过人民币,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才真正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货币政策体系。 而前面提到的“咸丰元宝”、“开元通宝”和“靖康通宝”之所以能卖出如此高价,是因为它们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咸丰元宝”的背后是“鸦片战争”;“开元通宝”的背后是“安史之乱”;而“靖康通宝”则是因为它的命名本身就暗示了“靖康之难”——金兵入侵,掳走徽、钦二帝。
除却上述原因,这些古钱币能够买到如此高的价格,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它们的数量都非常少。以“咸丰元宝”为例,由于其铸造量非常少且有大量铁质和母钱留存于世,所以真品非常珍贵,一筒(1000枚)的价格就高达10万元人民币。 除了上述原因,这些昂贵的古钱币往往还拥有精美的设计,如“雍正通宝”背“寿”字、“道光通宝”背“天下太平”和“乾隆通宝”背“福满乾坤”等等,由于制作精良,这些硬币在当时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也深受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