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是中国画吗?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哈! 先放结论,我的观点是“书画”不是中国画(或称“国画”)的简称。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文人四艺”——琴、棋、书、画——的称呼。这四个项目里,只有书与画,与文字出现有关;而其他两个项目是与农耕文明出现有关的。为什么选这两项呢?因为古人把文字的产生看作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有了这个才称得上是“智”;而“教民耕作”则是另一个文明标志——“五谷丰登,百姓足食”。这两个项目都属于人类文明早期产生的东西。
那书法与绘画呢?其实,严格来说,这两个项目属于文明的后期产物。为什么呢? 因为文字的出现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作为基础才能出现文字;其次,这个文字还要能够被大量地复制下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可以交流的思想载体。最后,还要有一个能够进行复杂计算的算筹系统做计算和排序的基础才行。这样文字才能发挥作用,形成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承。可见,文字的出现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满足很多的条件才能实现。
而绘画就简单多了,只要有足够的材料(颜料、墨、宣纸等),有人负责执笔,有人负责构思,就可以直接动手画了。所以,从出现的难易程度来看,应该这么说:文字>画画。 但是,文字的出现还有一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就是如何把文字记录下来,让它成为一个可以反复传播的信息载体。原始人用结绳记事来记录发生的事,但是这种方式很难实现长久地保存信息。直到有了契刻符号之后,人们发明了石刻、竹简等方式来记录文字,这才使得文字得以流传下去。不过,这种方式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无法表现图形和色彩的变化,对于视觉艺术而言,是个很大的损失。只有到了造纸术出现后,才有了可能用书写的方式来传达绘画的效果。
我认为,正是由于绘画效果的直观性和可再现性,使得它始终保留着一定的原始特质;而文字则已经过于抽象和符号化了,再结合两者在出现上的先后顺序,我推断,书画应该指代的就是文字出现以后,中国特有的这种卷轴式样的绘画,而不是指广义上的所有绘画。你认为呢?欢迎一起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