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很多人都在问“该怎么画山”、“该怎么画水”等等类似于的问题 其实,无论画什么,都该从基础开始训练。所谓“写生”,也应该是“师法自然”。多看看大师们的作品。
比如,“青绿山水”的代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吴道子的《江河奔腾图》(据说这副画是唐代张彦远看到过的真迹) 元代画家黄公望80多岁画下的《江山胜览图》 清代的“四王”之一王子武的《富春山居图》 以及现代名家于小冬的《长白山冬季冰雪景观》 刘大为的《天地之间》 再来看几个近现代山水大家的案例—— 徐悲鸿的《漓江月色》 傅抱石《春江花月夜》 陆俨少的《云山烟雨》 程振国的《天山雪后海蓝蓝》 黄君璧的《长江万里图》等 当然还有“元四家”——“四王" 另外,我们看现代山水大家梁思成的著作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他的很多书都有关于中式建筑檐角处理的描述,其实很适合拿来借鉴和参考。 比如说,他特别推崇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书中多次提到此作,并认为元人作画“不假雕饰”,“尽得自然生”。
我们再来看看《富春山居图》中的山是如何表现的——
1.用重墨画山石底部,淡墨画山体部分。近景的山石轮廓用浓墨勾绘; 2.山体的结构为“S”形,也就是梁思成所说的“曲叠”的方法来表现。每座山的形态都不一样,但又都有着相似的笔墨技巧。 至于透视,山水画中是有远近法的——
1.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2.近清楚,远模糊; 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近景可以画的细致完整,但远景一定要放得粗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