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

曹立裔曹立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很多人都在问“该怎么画山”、“该怎么画水”等等类似于的问题 其实,无论画什么,都该从基础开始训练。所谓“写生”,也应该是“师法自然”。多看看大师们的作品。

比如,“青绿山水”的代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吴道子的《江河奔腾图》(据说这副画是唐代张彦远看到过的真迹) 元代画家黄公望80多岁画下的《江山胜览图》 清代的“四王”之一王子武的《富春山居图》 以及现代名家于小冬的《长白山冬季冰雪景观》 刘大为的《天地之间》 再来看几个近现代山水大家的案例—— 徐悲鸿的《漓江月色》 傅抱石《春江花月夜》 陆俨少的《云山烟雨》 程振国的《天山雪后海蓝蓝》 黄君璧的《长江万里图》等 当然还有“元四家”——“四王" 另外,我们看现代山水大家梁思成的著作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他的很多书都有关于中式建筑檐角处理的描述,其实很适合拿来借鉴和参考。 比如说,他特别推崇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书中多次提到此作,并认为元人作画“不假雕饰”,“尽得自然生”。

我们再来看看《富春山居图》中的山是如何表现的——

1.用重墨画山石底部,淡墨画山体部分。近景的山石轮廓用浓墨勾绘; 2.山体的结构为“S”形,也就是梁思成所说的“曲叠”的方法来表现。每座山的形态都不一样,但又都有着相似的笔墨技巧。 至于透视,山水画中是有远近法的——

1.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2.近清楚,远模糊; 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近景可以画的细致完整,但远景一定要放得粗犷简单。

宾俊哲宾俊哲优质答主

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方法,与西洋画使用的科学的定点透视法不同。西洋画的透视法是把天地看作一个大空间,画家面对景物,构成一个立方体的空间,一切景物都在这空间内,离得近的大些,远则小,越远越小,直至天际与地平线相交,这叫“焦点透视”,就是说所有被画景物都集中在画者的“视点”上(即焦点)。这种透视画出来的东西很科学,很真实,但没有伸缩性和灵活性,不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中国山水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法,所谓“散点”,就是说作者观察点(视点)可以变动,可以“身临其境”,也可以“纵横万里”。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景随步移”。

在山水画里常见到的“长卷”如《清明上河图》、《长江万里图》等,画面随着情节向左右展开,人物景物在移动中可见到很多东西,这都是流动视点的连环透视。还有更复杂的,则是将鸟瞰视点、平远视点和高远视点综合在一幅画,如李成的《读碑图》。将流动的视点和变换的视点与各种透视综合起来使用,便是“全景式山水”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