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币最大的是多少?

桑志合桑志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最大的硬币是1986年发行的精制币,面额50元(现在价值约2700元); 2、最小的硬币是1955年发行的铜币,面额5厘(现在价值约3.5元)。

3、面值最大的硬币是2004年的牡丹花一元,直径25mm ;最小的是2003菊花一角,直径只有22.5mm 从1955年到2004年间,我国发行了大约四百枚硬币,这些硬币中绝大部分都很“普通”,但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很“特别”。

比如说,最早发行的两种硬币——1955年发行的硬币,主图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辅图案是工人和农民生产的场景,有金属光泽,质量很好,非常耐腐蚀,即使放在潮湿的泥土里,也没有问题,保存得好的话,可以一直使用到现代。 而1956年发行的硬分币,由于材质是铝镁合金,质地较软,容易磨损,现在的流通品相已经相当少了,市场价值也相对较高一些。

1980年至1986年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行了不少的流通硬币,包括1980年发行的长城币(1角、2角、5角、1元),1981年发行的连体钞(1角、2角、5角),1982年发行的荷花钞(5角),1983年发行的熊猫加字币(1元),1984年发行的万里江山图钞(1元),1985年发行的孔子像(1元)等,这些硬币或端庄大方,或精巧别致,在钱币市场上颇受欢迎。 而1980年至1986年期间,为了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我们国家除了发行了以上提到的常规硬币之外,还发行了一种非常规的镍币,作为旅游购物用的零币,这种镀镍的硬币,直径25毫米,重量2.5克,因为材质是镍的,所以比较脆,很容易磨损,目前市场上很难买到流通品。

令狐曼钰令狐曼钰优质答主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发行过的一种流通硬币为库平一两银币,该币俗称“大清银币”,由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清政府度支部下令广东、江苏、湖北三地造币厂铸造,币面铸有“度支部”、“库平银壹两”等汉文和满文以及稻穗图等。该币由于铸额极小,加上清末社会动荡,发行未果即遭废弃,流散于民间的数量也极为稀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未铸造发行过“大清银币”样币或纪念币,只在1980年铸造了3枚库平一两银币用于币值对比,专门放置于1983年建成的中国银行总行“金银库”库房内,象征中国银行无限雄厚的金融实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