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协会宋什么恩?
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有一副脍炙人口的联语“学不为成,事成于信;师不无名,名生于德”。这副对联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所谓“学不为成,事成于信”是说一个人学写文章也好,学做人也好,假如你没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永远也不可能成功的。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并执着地为之努力了。所以说“学不以恒,事难有成”“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量变达到一定临界点才会引起质变,这就是‘学不为成’的道理。 但是仅凭“学不以恒,事难有成”这句话似乎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伟大的事业。还有一句名言同样重要,那就是“天道酬勤”。勤奋是对真理的追求,对梦想的坚守。没有勤奋,再好的天赋也没办法发挥出来;没有勤奋,再聪明的大脑也会一事无成。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用“天才出于勤奋”这句话教导学生。他本人也是以超强的勤奋著称的。他的成功正是源于他对科研的无限热爱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他在国外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后,为了继续留在大学做研究,不惜以讨饭的方式向别人借住处,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在华罗庚的众多数学著作中,《堆垒素数论》可以说是集大成之作。这部书的完成就是基于华罗庚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勤奋。开始的时候,华罗庚只是想就这个问题写一篇短一点的解答,但是最终他却花了近1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除了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理念外,华罗庚还时刻不忘倡导“知行合一”的思想。他常说,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不能学完了之后在生活中却用不上,那样的话知识就等于零了。因此他说:“我们学了好些理论知识之后,还要通过学习实践,把它们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才能发挥知识的用处,否则知识就成了无用之身。” 欧阳中石先生的这对联还有一个上联,即“师不无名,名生于德”。这个下联跟华罗庚的言论正好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所谓“名师出高徒”,一个好的老师最重要的不在于他有怎样的名气,而在于他是否有德行。一个有德行的师傅才能教出品德端正的学生。反之,如果一位老师虽有名气但品德恶劣,那么他的名声对于学生的影响只能是负面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所以欧阳中石先生这里所谓的“名生于德”其实指的是德行,而不是指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