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画家禅意是哪位?

幸桃萱幸桃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人谈画禅,其实是在谈书法。 苏轼《题王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他说的“诗”指的其实是书法——作诗要像写诗那样,如果写字不能写字,肯定不是书法家。同样,画画要像作画那样,如果作诗不能作好诗,肯定不是好诗人。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文州城,有古画,微茫如月,所谓‘明月松间照’也;又有画群山者,其高远清秀,皆似辋川图画……诵其诗,观其画,而怡然得致,废卷而叹,人乎何处问此人!”画的意境像王维的诗,作的诗意象又如此之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要达到这种艺术境界,创作者必须身心与物相冥合。

苏东坡认为,作诗作画都要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创作者的身心要与所画的景物相冥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花影》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身在此山外”。这句诗的意思是,当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的时候,他的身体好像在这座大山之中,但灵魂似乎又在远方。这是一种主客一体的创作状态。

北宋著名文人司马光也说:“作字必先主意,然后下笔。若主见不正,随意落笔,自然渐入俗途。”(《笔阵图·序》)也就是说,作为创作者,你的主观精神必须进驻到作品中,这样才能画出好的作品来。否则,你随便乱写,当然可能写出不错的字来,但这已经属于技巧熟练的表现,而不能称之为高明的艺术品了。

谢豪俊谢豪俊优质答主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名朱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明靖江王朱佐敬的后人,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绘画理论家。

石涛出生于广西全州,生母早年去世,后由元妃(靖江王王妃)收养代替母职。永历十二年(1658年),朱亨嘉判乱,全州失守,石涛与仆人一起逃出靖江王府,途中两人失散,年仅十五岁的石涛落入一湖中浮萍之上,在此危急之时,被一渔父所救,渔父见石涛长相古怪,非为常人,心生怜爱,遂将其收养在庙中并在石涛十八岁时剃度他为僧。石涛先从木陈道人学习,后来得到达摩洞普玄和尚的指授而出家当了和尚。他既从明宗室朱姓,又出家为僧,所以常号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苦瓜和尚。明宗室后裔的血统及童年经历,使石涛有机会接受比较严格的汉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在小和尚时代,他便“工诗善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