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两元纸币?
有! 1980年版2元人民币,正面是1964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的2元票面图案。主色调为蓝黑色。该图案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是因为当时印钞材料和技术所限,无法印制深色的钞票;
同时,为了节约成本,降低制造成本,减少因更换新票面而造成的废旧纸张损耗,便采用了这种“双色彩印”的方式——在一张纸上分别压制出双色图形,从而使得印刷出来的纸币呈双色效果。 不过,现在这一版人民币已经基本退出市场了。因为从2004年起,我国开始发行5角小硬币取代2元纸钞作为日常流通的辅币,且由于手机支付、信用卡支付的普及,人们使用现金的程度大幅降低,所以纸币的发行量也大幅度下降。
目前,已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只有1999年和200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中有两个版本的2元面值纸币(1999年版和2005年版)仍在流通,但2005年之后发行的2元纸钞都是绿色。我国还曾在1993年至1997年间发行过1990年版的50元、100元券,不过未发行2元券。 而1980年版2元则是属于第三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中只有10元面值是彩色印制(背面菊花图案),其他面额的人民币均为黑白色。
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一元券、五角券、二角券、一角券和一角硬币后,同年又开始发行两角硬币和壹分、贰分纸分币。1992年6月1日停止收兑和支付第三套人民币中的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等五种纸分币,但仍有少量未流通的上述纸分币在各地长期发行,为此,199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下发有关通知后,于1997年7月20日发行票面额为两角的纸币(也称为分币)。其正面图案是少数民族人民欢庆丰收的歌舞场面,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和汉语拼音字母“YUAN”、“ERJIAO”的字样,下方有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和汉语拼音字母“2JIAO”等文字,背面图案为国徽,上方有汉语拼音字母“JIABIAOYISHOU”和“壹角”两种文字,纸张为单面胶印钞票纸。票面颜色是茶紫色和棕色。这是新中国首次发行两角面额人民币纸币,也是我国法定的最后一枚人民币分币。
在计划经济年代甚至90年代初,人民币辅币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使用价值,发行两角分币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微不足道,加之当时物价水平较低,小额货币供应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同时,为了加快货币回笼,1998年3月1日,银行部门从“控制发行、回收为主、兼顾生产”的角度着手,停止兑换和发行1分和2分硬币,仅保留5分硬币,以适应货币回笼工作需要。根据人民币发行情况和市场实际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8月30日起停止办理两角纸币的现金收付,但仍可存银行或兑换其他各面额人民币,因而,两角纸分币只办理兑入,不对外找零。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用不到两角纸币,2007年7月1日该种纸币停止兑换和支付,也停止市面流通,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将组织金融机构回笼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