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硬币什么材料做的?
1955年至2018年,我国共发行了五套普通纪念币和一枚纪念钞。其中普通纪念币分为金属币和塑料币两种材质。从1955年到1964年间发行的前三套人民币中,1分、2分、5分纸币和钢镚都使用过铜锌合金制作,7分钱硬币使用过铝镁合金制作;第四套人民币的1角、5角、1元硬币和第五套人民币的1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等面额的硬币都使用了铝合金材质;
1984年和1986年在第三套人民币的基础上各发行了一套贵金属纪念币,材质为银质。 为了缓解流通中现金的不足,中国人民银行于1993年11月28日发行了1000亿元(面值100元)和500亿元(面值50元)的贵金属纪念币各一套,该套纪念币采用了镀金工艺,金含量均为75%。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次发行的贵金属币。
到了2014年又发行了一枚金币,材质是纯金的。
目前,流通中的硬币主要有三种:
① 由铜合金铸造的5分硬币,② 由钢芯镀镍合金铸造的1分硬币,③ 由不锈钢铸成的5角硬币。
这三种硬币材质中都有金属元素铜,只是在各种元素的配比上有所不同而已。
一、二套人民币的辅币,三套人民币的1角券和5角券,四套人民币的1元券、5角券和1角券以及1980年和1991年的2元和1元币,都是采用金属雕刻技法铸造的。这种技术是用以机械方法将文字或图形刻制在柔软的橡皮模子上,然后刮去多余的金属层,露出刻痕,加热熔化铜水,喷吹到模子内,使铜水凝结成圆形的币样。然后再进行打磨、抛光、检查等工序,最后制成硬币。
现在的5分、1分、5角和1角硬币是在硬币制造行业中,目前唯一还保留手工操作技艺的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