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同人数有多少?
1930年,大同有174659户、828507人; 到1935年时,大同的人口已经减少至673296人,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这几年间,大同人口大量外流,主要流向是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山西省南部,这两个地区的大同人有很多到山西太原及其周边地区谋生。 以1931年和1935年两次晋绥调查之间为例,绥远和山西南部共吸纳了约19.4万大同户口,大致相当于当时大同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些迁入地大多集中在铁路沿线以及城镇附近,可见人口流动与工业化、城市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了自然增多减外人,造成大同人口骤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乱和灾荒,尤其是后者。
二十年代是大同市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五街六坊”的建制并增修了环城堤坝,全市建起了许多现代工业,如电厂、烟草公司、皮革厂、面粉厂等。 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大同也未能幸免。1937年到1945年间,日军在大同及周边地区制造了数十起惨绝人寰的血案,杀害我同胞数万人,对大同市人民的生存状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更为可怕的是,战争期间大同城屡次遭受空袭,造成巨大伤亡。据统计,在1937年至1945年间,日寇对晋北地区狂轰滥炸达13次之多,投下炸弹521枚。其中对大同的轰炸就达8次,投下的炸弹408枚,造成5500余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大批房屋被毁。 [王树槐:《抗日战争时期的太原会战》] 在这样血腥残酷的战争中,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自不必说,对民心士气造成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很多青壮年纷纷出外逃难,使人口迅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