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的价值如何确定?
我首先考虑的是它创作的时代和作者的情况。例如,19世纪法国印象派的画作,一般来说比19世纪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同题材作品要值钱——因为印象派的作品数量往往少得可怜而古典主义或浪漫派的同类题材作品则常常有几幅甚至上百幅。这是因为,在19世纪中后叶,富裕的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他们有钱投入艺术领域,又由于资产阶级在社会中处于上升期,因此他们追求时尚,崇尚西方文明(主要是欧洲)的文化艺术,于是印象派的作品由于“新”且“奇”也就受到他们的追捧;相反,浪漫派虽然也是写实为主的风格,但由于其作品中经常涉及宗教(尤其是基督苦难的主题)和悲剧性命运,这些在19世纪中后叶是不太受主流社会待见的主题,因而浪漫派的作品在那时就不怎么受欢迎了。再如,同样是画家,凡·高的作品就比同等资历的高更值钱,后者仅仅因为是个高更!(对不起,不知道谁这么叫……)而且无论是哪个时代或哪种风格,只要画得好,一般都很值钱。
如果时代和作者已经确定,那么价值通常由市场来决定。但问题是,什么是“好”?什么又是“坏”呢?我们看待一幅画的好坏是不是像看一个人那样只看外表?或者像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光滑与否那样有一个客观标准?很遗憾,并不是这样简单。比如,同样是一幅风景,17世纪西班牙的委拉斯凯撒和20世纪的奥列弗·奥斯本的画作。前者的《伊芙琴妮》也许更准确反映出希腊神话中那个金发碧眼的青春女神,但后者的《蓝色海岸边》却更让人感受到一派明媚的春光。相比之下,前者更为“严肃”,后者显得更“轻松”。所以,价值就会由市场来决定了。
当然,如果是当代艺术作品,情况就更复杂一些,因为那还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事件的影响。不过不管怎么说,一幅画有没有“价值”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即使是在最“客观”的情况下,价值也是一种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