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的价值是多少?
1.从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十二生肖”实物,是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墓志盖,上面刻有子鼠、丑牛、寅虎等十二种动物。这比现在国际上公认的“十二生肖”的发源地印度还要早一千多年。 2.我国古代用十二地支记录时间,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子时是晚上的十一点到一点,丑时是凌晨的一点到三点……按照这个顺序,十二个时辰正好对应着今天的一百二十组不同的时间段。古人把每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又划分出每一个时辰的不同阶段,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精确地计算出每一时辰的具体时间跨度。
3.古人创造“十二生肖”的说法主要依据还是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习惯来划分的,比如子时的老鼠(夜半)、丑时的牛(鸡鸣)等等;再比如午马的午就是指的下午一点到三点这个时间范围。这种以时间为序的方式和今天的二十四节气的推算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4.“肖”就是“像”的意思,“属相”指的就是“像属”,也就是说这十二种动物都是相似的,都是属于同一个祖先。这就是我们常说“十二生肖”的原因所在了。 5.据记载,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相马”、“相狗”之类的专门书籍,这说明古人对于不同动物的生活特性早已掌握了大量的相关信息。所以通过动物判断时间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准的方法。
6.在现代科学面前,“生肖”这一传统民俗似乎并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对于了解古人如何计算时间和建立时间体系,以及研究我国古代动物学的发展,这些“生肖”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