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0万等于多少?

雍之晴雍之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怎么想到问我的? 我可是学社会学的啊!钱这东西,应该去问金融或者经济方面的专家吧? 我能回答,也只会从社会学角度来回答。 先给你看一组民国的物价数据吧。这是在网上找到的,来源见图片标注 以上数据来源自李伯重《从“买米价”看抗战前国民政府的财政收支》,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

我随手在互联网上搜到了这些数据,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应该大体可靠。因为毕竟都是官方发布的,而且李伯重又是著名经济史学者,如果这点基本素养都没有那就太可笑了吧。 李文中还提到了一个细节,说当时法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4法币兑换1美元,而同时期的日币对美元汇率是360日元兑换1美元。由此可以大致推算出1元钱大约相当于36日元,或100元相当于3600日元——这和我小时候听大人说的日本货币“一块钱顶中国四块钱”的说法一模一样……所以说这个估算是不是有点意思了?好像还真的靠谱。 如果按照这个算法,那么10万元新台币相当于360万元人民币。 这个价钱是不是很吓人? 不过不要害怕,这仅仅只是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结果而已。要真这么有钱,那你早就飞黄腾达了。 问题在于,那时候的社会环境、消费水平跟现在大不一样。

首先,那时候没有通货膨胀,也就是说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不可能以超发货币的方式凭空增加财富。所以从绝对量上看,不管是10万块,还是36万,都是实实在在的金钱,只不过用来购买物品的力气没有那么大了罢了(注:这里忽略了税收等影响)。

其次,那时候的收入水平也很低。根据李博文《现代经济学》所说,1935年中国人均收入只有48元(按汇率计算约合今2700元人民币),而一个普通的工人或者店员月收入也不过十几二十块——这就说明哪怕你挣了很多钱,但你花不出去,那也没什么意义,因为你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比如现在有些穷国的人民虽然普遍收入水平不高,但因为他们处于经济发展初期,所以通货膨胀严重,钱一点都不值钱,你如果有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人民币的积蓄(按现在的汇率换算过来的),你甚至可以买到当地最好的汽车和房子了。 但民国时候是不可能这样的。

那时候社会分工不够细,各行各业收入差别不大,不像现在有白领有蓝领有创业者。所以就算你用很多的钱,你也买不了特别贵的东西,因为你的收入水平太低了。最后,由于交通不便,信息沟通不畅等原因,很多地方甚至没有银行,人们只能通过当铺或者私人间的借贷来借钱和存钱。所以这时候货币的流通效率非常低下,钱其实很不怎么好使。 这时候社会上最流行的不是钱而是粮票、烟票等等实物券,因为这些可以用于买东西,而钞票只能用来交税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