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有没有民国六年造?
袁大头银元,共发行了4个年份,3个版本 分别是: 袁世凯像壹圆银币(北洋造),共290多个版别; 袁世凯像壹圆银币(中华民国三年),795个小版别; 袁世凯像壹圆银币(中华民国八年造),243个小版别; 袁世凯像壹圆银元(中华民国九年造),125个小版别。 没有“中华民国六年造”的袁大头!
因为6年的袁大头根本就不是袁世凯流的袁大头! 这里需要了解一下“年号”和“年份”的不同。 “年号”是帝王统治的时期,比如“乾隆年间”“道光年”等等… “年份”是指这一年里铸造钱币的时间段,比如“乾隆二十二年”、“道光三十年”等等.... 有些朝代喜欢更改年号,比如在位15年的嘉庆皇帝,就改了8次年号。 而大多数朝代是一年年过的,每年都在做新钱币,不过这种年号的记录比较复杂,通常只用天干地支记录,如“癸卯”年之类,到民国时更是简化成“癸卯”或者“三”字。 从“年号”来说,没有“民国六年造”的说法。而从“年份”来说,又没法解释。毕竟有“民国六(十)年”这个说法嘛~
所以喽,这钱肯定不是袁世凯当大总统那年造的,即“民国三年”或“民国八年”制造的。 但这是否意味着它不是袁大头呢?也不见得。 “袁大头”这个称呼太广泛啦,它其实指的是以袁世凯侧面像为币面图案的银元,这些银元普遍在正面上有“中华民国”或者“中国”字样,而背面则是嘉禾图纹或是英文标注。 只不过在这些银元的发行过程中,由于各地军阀混战,割据一方,导致了同一面值的银元,在不同的军区之间互不相通,不能兑换。
为了统一货币,解决兑换问题,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措施,而这个措施就是“成色兑换”,也就是在发行新银元的同时,规定旧银元允许兑换的数量。 虽然这枚银元不是民国三年的,也不是八年的,但它符合“中华民国十年造”的特征,且属于“成色兑换”的范畴,故称作“中华民国十年造袁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