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户口本叫什么意思?
看了上面很多回答,似乎没有人提到过这个——民国时期的人口统计里是有“户籍”和“人口”两个概念的! 注意这里用的是“户口”(读音 hào)而不是“户籍”(读音 xì)。这俩字不同,用处可大着呢!
简单说吧——“户”是居民家庭的单位,而“籍”是政治归属的概念。 所以“国籍”、“户籍”里的“籍”都是指这个概念: “户口”则相当于“百姓人家”的意思,是个人口概念。 所以人口统计里的“口”指的就是“户口”: 我家有多少“口”,指的是我家中有好几户,每家人口加在一起有多少。
而我家有“几户”,指的是我家一共有多少人,这是按照“姓”来统计的人口数量。当然,一家人有几个名字,不管用字是否一致都算一户。 所以从逻辑上说,上面这个问题应该这样问:你家是哪一类的“户”?你是属于那一级的“口”? 民国时的人口调查表里有“户数”和“人口数”这两个项目,分别就是对应“户籍”与“户口”的——不过这种表只到省县级别就不分了,至于乡保甲级别更是不管了……所以那些答案提到的“某某地方有多少人”的说法在民国时是不存在的。只有到了新中国建立后才有了县以下级别的详尽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