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五元银币有吗?

令狐思薏令狐思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民国国币条例》及《中华民国国币图案》。《国币条例》规定:“中缅印国境关税本位制”、“国币之定义——以铜为主材料铸造之货币” 等等。

据此,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货币,颁布了《国币章程》和《国币图案》。《国币图案》定下了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基本型的国币图案,以嘉靖通宝文“宝”字作装饰。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又在国币上刻上了“中山装像”或“孙像”(指开国纪念币)。至于面值则定在了五元,因为当时我国经济规模还较小,所以最高面值也不会设定得太大。

同时,《国币条例》也允许在其他金属材质如白铜、镍等制造国币。在后来法币发行后,国币仅指银圆。不过,这个时期的国币仍然属于铸币,是由中央(财政部)直接掌控的。

1930年至1935年间,国民党政府为了筹措对日作战经费,加强法币发行,收回外汇发行权,同时削弱地方势力,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废两改元”运动。 所谓“废两改元”就是废除银锭、银两作为货币的地位,统一使用银圆(银元),并严格限制民间收藏白银。由于之前银价飞涨,导致通货膨胀,人民生活贫困。“废两改元”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但“废两改元”并不是废除了中国传统货币制度。虽然官方不承认银锭、银两的货币地位,但在交易中人们还是习惯使用这两种白银制品。再加上西方货币体系的影响,使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国家不得不降低银圆的价值,大量印制钞票,造成更大的通货膨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