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称杆子有收藏价值吗?

芦思齐芦思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在收旧货的摊位上,我看到有“老称杆子”出售,大约一米五左右,上有十六颗圆实的心脏形铁球,下面是精致的木架子。我就想,这多好的称砣啊,怎么会是废物呢?

以前,杆秤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地位很尊贵。所以,杆秤又叫“衡杆”,有文人的地方就有杆秤,有杆秤的地方,就有秤杆上面的铭文,现在多放在大博物馆里边展示。不过,人们现在常见的,还是那种把吊锤拴在一根很长的铁棍上的“小秤砣”。因为,自秦代以来,以圆锤代秤砣就一直沿用下来。

那么,为何后来不沿用杆秤呢?这还得从明代张燮的《东西洋考》说起。在这本书里,张燮记述了印度人如何制秤:“木棘(即猴枣)煮而为腻,以秤锤印其上,而后悬之。”意思是说,印度人用一种名叫“猴枣”的树籽煮成胶体,然后把秤锤印在上边,再把秤锤挂起来。

原来,张燮说的秤锤就是秤砣,而以前一直错以为秤锤就是秤杆上面的星。因为,“砣”和“杆”读音相近,而古代“斤”和“秤”又是通用的,所以就把秤砣写作秤杆了。

话说回来,还是因为当时运输不便,而铸铁器又不容易,所以,只有皇家和贵族才使用的了。自明代以后,中国逐渐丧失了秤的制作权,因为中国的煤黝黑而颗粒小,不能用于制作衡器。而欧洲煤质纯净,颗粒大而易于筛选,做成的秤轻便、准确而又耐用,大大节约了劳动时间。所以,欧洲的煤秤很快传到了亚洲,而欧洲的秤杆上仍然挂秤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