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圆玉镯怎么估价?
清代玉镯多粗大厚重,用料多为南玉。光素无纹,其上常有细小的凹坑,如同芝麻点坑,行内称为“鱼子坑”或“橘皮坑”,是此期独有的特征。在晚清光绪年间,也有在镯壁上作浮雕夔龙戏珠纹的,但较为少见。
现在玉器收藏和投资者,对于清代圆玉镯估价可从器形、款识、皮壳、工料四方面着手。
器形是玉器造型、工艺的综合体现。同一种器物因制作年代不同,在造型、纹饰和功能方面都存在差异。新仿器再巧做也不可能与古玉完全相符。
款识作为玉器的著录依据,具有极为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明清许多玉器上都留下了款识。尤其是乾隆时期,宫廷玉器上几乎有款无款皆有。款识的真伪直接影响玉器的价值。
皮壳是判断玉器年代的主要依据之一。古玉皮壳为真,新仿皮壳为伪。
工料即指玉器的琢制工艺和玉材。同一种工艺在不同的琢制时期具有特定的工艺风格和特征。玉材亦然,古玉的玉料和新玉的玉料都存在着差异。工料相辅相成,在琢制工艺中,玉料的好坏决定着玉器的造型和琢制工艺,玉器的造型和琢制工艺反映着玉料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