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扳指与明代扳指区别?

马虹波马虹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的扳指在制作上比之明代更为考究、精美,质地除有金、玉、玛瑙、翡翠、剔犀,还有象牙、犀角、水晶、蜜蜡、琥珀及银镶宝石等。

同时受明代崇尚工艺之风的影响,一些金质、剔犀的扳指,还或加以宝石相装饰,或镂以图案于器表,使得扳指更为精美华丽。特别是玉扳指,由于清帝对玉器的推崇,而显得尤为突出。玉扳指在清代无论是在生产数量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清代玉扳指在继承了明代玉扳指特点的同时,在造型上有所发展、变化。清早期玉扳指在造型上还保留了明代玉扳指的特点,指面窄而倾斜,内壁高,外壁低。

清中期玉扳指造型上逐渐定型,制作趋于规整、精致,指面加宽,呈平面状,外壁与内壁相齐平,整体呈桶状。清代中期是玉扳指制作的鼎盛时期。清中期的玉扳指除了以白玉制作外,还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及墨玉等。

玉扳指表面纹饰主要以两类构成,一类是于指面琢制各种吉祥图案,如龙凤、蝙蝠、云鹤、花卉等;另一类是于扳指沿部饰以回纹、云雷纹或以诗文装饰。清晚期玉扳指造型上日趋简单,器表纹饰也日趋减少。

由于统治者对扳指功能的限制,加上扳指工艺的精进与材料质地的考究,也导致了扳指功能的逐渐消失,由过去实用意义上的护指发展成为了象征武艺高强的装饰物。清末由于社会动荡,礼崩乐坏,一些王公大臣也把扳指当作象征身份和夸耀个人装饰的玩物,或佩带携带,或陈设陈玩,其功用更是越来越脱离了原有的意义,而扳指本身也逐步地由实用器物发展成为纯粹以供陈设玩赏的玉器。

玉扳指经过长达300年的流行与发展,至清末已逐步衰落。1911年辛亥革命后,玉扳指作为满清特色物品和八旗遗制,在全国废除满清制度的潮流中被终止制作,昔日光彩耀目的玉扳指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以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存留于中华玉器文化之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