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矿床如何产生?
这问题问得,让本专家差点无法开口。 先引用一段教科书上的话来解释下什么是“原生”和“次生”: “原生矿”是指宝石矿物的原始沉淀(结晶)状态。它可能存在于岩浆岩或沉积岩之中。由于大范围的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冰川侵蚀等内因和外力的影响,原来的矿床可能会遭到破坏而失去矿脉特征。经过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后,部分原生矿可再次形成,我们称之为“次生矿”。 从字面意思理解,只要是天然生成的,没有经过人为改造的,都叫原生矿;凡是经过了人工开采、加工的,都叫次生矿。
那么现在来解释楼主的问题。 翡翠原矿,当然就是指天然的,没有人工干预的翠青岩或翡色岩体。这种岩体在自然界是比较少见的,一般就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块状或柱状岩石,多呈青色或褐黄色。因为其中富含氧化铁(赤铁矿)矿物颗粒,所以在阳光下会发出鲜艳的红光。 这样的矿石,经过挖掘、切割、打磨,才能成为我们所看到的玉器原料。所以叫做次生矿。
但是!请注意!虽然次生矿是这样形成的,但次生矿的形成过程是相当复杂的。除了天然形成的,还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参与。
首先,天然的因素,如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上升与沉降、板块碰撞与分裂、火山爆发等,使原来的矿源层发生扭曲、断裂、位移,其中的岩石经风化分解,矿物重新分离,部分矿物组合发生变化,原先的矿脉被切断或掩埋,但是矿物组成中纤维状的绿辉石和透闪石成分相对浓度会增加。这些含特指的矿物组合在特定的地球化学环境中经过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凝胶状的物质,即翡翠籽料。
其次,还有人造的因素。如地质构造运动中,岩浆侵入(火山活动也是岩浆侵入的一种方式)时,高温高压的条件非常适合晶洞结构翡翠的生长。晶洞里的翡翠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周围硅酸盐矿物的性质,尽可能地接近周边矿物质的成分和结构,逐渐变成了质地细腻、透明度好的玉石。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A货翡翠原石,也称“岩矿玉”的原型。另外,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由于其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都很适合翡翠生长,也会在后期变成品质优良的翡翠。
最后,还有生物的作用。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里就有抛光好的翡翠玉器,说明当时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翡翠的加工技术,而且使用了软磨的方法将翡翠的原石加工成玉器。现代的宝石学家研究也证明,现在的翡翠原石的表层有一层很薄的玻璃质光泽的外膜,这层外膜是翡翠在长期的风化和地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