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马剑银币有收藏价值吗?
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的民间贸易始于汉而兴于唐。五代以后,中西通商的陆道渐趋衰落,但是海上“丝绸之路”却方兴未艾。到元末明初,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和造船航海业的发展,从泉州、广州出发到南洋、中东的航线贸易日益增多。14世纪,伊斯兰世界的货币已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对外贸易中的通用货币。郑和下“西洋”远航期间(1405—1433),随同船队出洋进行官方贸易、朝贡贸易的商人就携带大批南洋、中东货币和中国铜钱、瓷器等货物,互通有无。当时中国使用的主要是铜钱,没有银币,而且铜钱在明朝以前长期禁止外流。因此,外国银币在中国流通,为中国的铸币学、货币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荷兰马剑银币就是从海外远道而来的客人。银币表面呈银灰色。正背面为浅浮雕的浅凸花。正面以双线圆框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有8条短线将内区分成8个等分,每一等分各有1个楷书“通”字,笔划粗壮,笔势劲挺,排列整齐。内区在楷书“通”字之外,有一朵葵花瓣形装饰纹。外区从左到右列楷书“天下太平”4字,字划亦粗壮。字体虽模仿中国书法,但笔势歪斜,显然是外国人所为。背面以双线圆框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有一乳钉,乳钉周围绕以12个楷书“通”字,每字之间皆用短线隔开。“通”字之外,还有12朵葵花瓣形装饰纹。外区环列4组戳记。第一组为阿拉伯文,从右至左由4个孤形铭文和1个圆形戳记组成。第二组为楷书“通”字3个,用短线隔开。第三组为梵文3字。第四组为楷书“通”字6个,均用短线隔断。
这枚钱币是由荷兰驻马六甲(一称马六甲,马来半岛西南沿海的一个战略要地,今属马来西亚)殖民当局,在当地所铸的膺品中国钱币。铸币原料是银与铅的合金(马剑)。它不仅具有中国钱币的形式、花纹装饰和文字,而且把中国成语“天下太平”作为币文,反映了当时异国铸钱者祈求两国友好通商的意愿,因此称之为“荷属马六甲银剑‘通宝金钱’”,简称“荷兰马剑银币”。
荷兰马剑银币铸造于17世纪。1602年,荷兰正式宣布成立“东印度公司”,并以重金收买葡萄牙人盘踞的东南海岛。1641年1月,荷兰人在马来半岛南部攻克马来亚古国柔弗王国的首府马六甲,赶走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此建立殖民据点。此后,荷兰继续向东方扩张,先后侵占了锡兰(今斯里兰卡)、爪哇、台湾等地区,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葡萄牙之后的殖民大国,控制了除澳门、台湾以外的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马六甲成为荷兰的东南亚贸易中心。为了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荷兰殖民主义者利用东南海岛丰富的矿藏资源,依照中国的铸币制,在马六甲伪造“通宝”币。大约1650—1660年,荷兰从马六甲陆续将大量“荷属马六甲银剑通宝金钱”运往中国出售,换取丝绸、瓷器以及其他物品。荷兰船队经常到宁波、厦门、广州等东南沿海港口进行贸易,因而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通宝”流行较广。
然而,“荷属马六甲银剑通宝金钱”并非真货币,其成色只有1/4是银,3/4是铅。外国人把这种银铅合金叫作“剑”,我们叫作“马剑”,即“马来半岛的剑”之义。“荷属马六甲银剑通宝金钱”经过流通,铅质易氧化,表面变成浅褐色,人们叫它“马宋钱”,也就是“马剑宋钱”之省称。铅容易熔化,铸在铅质合金铸钱上的文字、花纹也易磨损,因此,真品“荷属马六甲银剑通宝金钱”的传世品现在已罕见了,所见品大都是磨损或复制品。
164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向中国明朝政府提出贸易请求,遭拒绝。“荷兰商人因此,对当时的明朝政府表示了极大的厌恶,铸钱时把‘明’字略去,用葵花瓣形装饰纹替代,”“‘天下明’即‘天下平’,‘天下明’字的省略,实际是‘天下平’之意”。上述说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因为明朝在1641年前后还比较强大,荷兰的力量不足以威胁明朝。如果荷兰人胆敢直接挑战刚刚稳定的明王朝,必定会遭到严惩。何况荷兰人远在东南亚,从万里以外携带违犯清禁的仿造中国货币“荷属马六甲银剑通宝金钱”前来贸易,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不可能是“对当时的明朝政府表示了极大的厌恶”,故意不铸“天下明”面文。
“荷属马六甲银剑通宝金钱”是专门伪造来充当货币使用,牟取私利的。“把从我国运入的商品价格压低,并且用仿造我国银锭的低贱金属制品(铜杂铅)代替真银,以高价卖给我国商人,从中大肆掠取厚利。”郑和下西洋,到爪哇所载货物有“银”42283.2两;下西洋第6次,到苏门答腊米喇哈,随所载货物“银”24155.6两。可见当时中国与这些地区贸易中支付的货币为银。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的荷兰殖民者,为了牟利,仿照中国钱币的形式、花纹图案和文字,用银铅合金在马六甲伪造了中国的“通宝”钱,打着与中国人同“天下太平”、“通”的和平通商的旗号,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售、流通,以次充好,欺骗中国人。这是其主要目的。
“荷属马六甲银剑通宝金钱”的发现和研究,为研究15—17世纪中西海上交通史、货币史、贸易史、中外关系史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59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在第69页出版发行的《古钱币图鉴》中将“荷属马六甲银剑通宝金钱”列入。
1964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唐书·地理志》所附《唐代海外交通路线图》中,明确标示马六甲的位置。1966年,中国钱币学家张炯九撰写的《荷兰伪造东亚诸国货币》,分别叙述了荷兰在马六甲伪造中国、日本、安南、暹罗、马尼拉等东亚和东南亚的货币。1993年3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古钱图录》第94页,对“荷属马六甲银剑通宝金钱”作了详细的图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