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和清代鎏金度母区别?
清代造像的艺术风格和装饰手法都来源于明代造像而又优于明代造像。清代度母像中除了有明代造像的优点外,还出现了许多装饰繁复、鎏金厚重、形象秀美、工艺精良的度母造像。清代度母像在造像风格上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这三期的造像风格有着各自的时代特点。
早期度母像的风格主要体现在顺治和康熙年间,这一时期度母像从样式到风格还保留着很多明代末期的艺术特点,这一时期度母像从面相到体型还没有从藏式风格中摆脱出来,还略显粗犷之风。这一时期度母像的工艺不如明清两代造像那样制作工艺精细,但早期造像给人的感觉质朴、自然。
中期度母像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乾隆年间,这一时期的度母像在造型风格上出现了汉式度母像和藏式度母像两种样式,制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汉式度母像的制作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造型优美、装饰繁复、鎏金厚重,堪称中国古代汉式度母像的巅峰之作。这一时期的藏式度母像在造型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标准藏式风格度母像改变为具有汉藏合璧风格的度母像。中期度母像的艺术风格在造像样式和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清代度母像制作工艺的顶峰。
晚期度母像造像风格主要体现在嘉庆、道光以至清末民国年间。晚期度母像的造像样式主要是承袭了中期的造像模式,汉式度母像和具有汉藏合璧风格的度母像在清代晚期都得到了承继和发展,但是晚期造像无论在造型样式上还是制作工艺上都与中期造像存在巨大差距。这一时期度母像的制作粗制滥造,装饰华美、鎏金厚重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清代晚期度母像上已经看不到了,清代晚期度母像给人一种世俗之风过浓的感觉。清代晚期是清代度母像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的转折期。
清代度母像与明代度母像相比,造像风格和装饰手法上都有了很大变化,清代度母像的面相趋于丰满,五官的刻画也更加细腻精美,发型上有了新的变化,发髻变得紧实而有厚重感,头顶髻珠变得硕大,装饰趋于繁复,衣着华丽,莲花底座上装饰了很多装饰图案。
清代度母像的莲花座变得厚实,莲瓣宽大饱满并有很鲜明的棱脊,莲瓣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有的莲瓣有束丝条纹。底款在清代度母像中经常出现,清代的度母像在莲花底座的中间或下方都有铸刻的“大清乾隆年敬造”或“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