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dàn zhāi),汉族,祖籍琅琊临沂,后迁居会稽(shao ji)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受诏书创作《兰亭序》。
王羲之书法诸体兼善,尤精行草。笔法遒媚劲健,结构晋逸天成,有“书圣”之誉。王羲之书法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王羲之亦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书法精美绝伦,后世莫及。人称王羲之草作“一笔书”或“连字书”,与“二王”中的另一人王献之合称“二王”。
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jiǎo chì)龙。”因其笔法精妙,被人尊为“书圣”。
他的某些书法作品中还偶尔夹杂着错字或别字。如《黄庭经》(又名《换鹅帖》)里“以”、“太”二字就分别写成了“巳”、“犬”;他在《十七帖》中称颜延之为“足下”,在“大王帖”中标明自己为“忽仆”;《阁帖》所收王羲之行书“不审时复”一帖中“审”字误为“君”字;“王修帖”中“王”字误为“玉”字;还有《兰亭序》的“不亦”二字写成了别字。王羲之的这些错字或别字,说明他作书时有时很随意,并不像初唐柳公权、后唐颜真卿那样严谨法度,苛求一字不苟(gǒu)。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有刻本和拓(tà)本了。摹刻最精的,为《淳化阁帖》摹刻本以及明代的《鼎鉴》本、《快雪堂》本、《玉烟堂》本、《积书岩》本、《渤海本》等。从这些王羲之的摹刻本中,我们还是能够感觉到他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