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和田玉璧有收藏价值吗?
民国玉器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后一抹余晖,一方面在用最后的力量展现着中国玉文化历经八千年发展所积攒的辉煌,一方面又在无奈地诉说着中国玉文化在传统社会末期的黯淡和萧条。因此民国玉器是一批特殊而特殊的玉器,研究民国玉器,对于我们考察中国玉文化发展的完整历史脉络,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由于封建统治的日趋腐朽、西方文化与殖民势力的进入,造成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长期低迷,玉文化的最后余晖也无法摆脱时代的阴影。社会的动荡,导致治玉手工艺人大量外逃,传统的“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保守思想造成了玉文化发展后继乏力。此外,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王朝之后,玉文化中的传统思想、迷信色彩已经很难再有大的发展,这也束缚了玉文化的发展空间。因此从整体上看,民国玉器的形制、造型、纹饰等都较清中晚期变化不大。
另一方面,传统玉器的生产行业,如开设在北京东四、西四、前门大街的玉器店和开设在上海老北门附近琢玉作坊,仍然继续着加工和销售玉器的经营活动。当时北京玉器店多以经营山料为主,制作较粗糙、简单;上海的琢玉作坊以加工“玻璃种”、“芙蓉种”等玻璃质翡翠为主要品种,大多用银镶框,雕刻较精致细腻。由于近代社会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上海的琢玉业较北京更加繁盛,但两者相沿袭的琢玉风格未有太大变化,总体上仍然是清中晚期玉器风格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