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草书法?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在隶书基础上发展产生的一种速成字体。《汉书·杜周传》中称“草书”为“草书章”;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杂艺》中说:“草书,章草也。” 唐代的孙过庭认为:“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意无所托。”“草贵流而畅”(《书谱·卷下》)。“若行首之大字,则大有神异。(唐·怀素《自叙帖》)”可见,草书的章法是讲求整体上的气韵流通和变化多端的。 “狂草”则是草书的“极致”了。在唐代已有此称谓。如张旭、怀素等都是狂草的代表人物。
草书发展到今天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一、章草是介于篆隶与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又称“相问书”“隶草”,是西汉元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王恽所创。其特点就是保留隶书的一些特征,用笔上点画纵横,字字独立,不讲究连笔。
——二、今草是草书的一种,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由章草蜕变而成。其特点是用简单的字来代替复杂的字,使文字更加简化。而且今草的字形已不再像章草那样象隶书了,甚至有的笔画还有楷书的笔法。
——三、狂草,又称为大草,是一种书写速度极快的草书体,相传为唐代书法家张旭所创。它完全摆脱了隶书、楷书的影响,字形变得夸张变形,笔画连绵回绕,使人难以辨认,只能凭作者的情绪去体会其中的韵味。这是我国古代草书发展的最高阶段之一。 在当今世界草书艺术中,中国草书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日本最为流行。日本的草书是在吸取了中国草书的特点加以改良形成的,他们称之为“真草”。现在,日本还流传有一种由日本人自己写的草书,叫“和草”,这种草书在日本很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