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书法怎么写?
首先说明,本人不是书法爱好者。 第一次听说“逯法”这个概念是几年前看《百家讲坛》,主讲人叫戴建业,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后来他出了一本讲古诗词的书——《你听懂了没有》,里面有一篇文章,叫《李白和杜甫到底谁年长》提到了“逯法”这个词,说唐代有两个人写杜甫的诗特别多,一个是韩愈,另一个就是李白;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逯法的合理性——“‘白鸥没浩荡’是什么意思呢?是说白色的海鸥在浩瀚的大海上翱翔,这本来应该是用白描的手法来写的,而李白的这首诗里头全用的是比喻、比拟、夸张之类的修辞手法,这说明什么呀?这说明这两句诗本来就是李白用来抒发他个人情感的,而不是像杜甫的原作那样是用来抒发热爱国家的情感,所以李白用他的笔法来写它又有什么不可呢!这就印证了杜甫的那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 以上是我对于“逯法”的理解,如有不对还望指正。
至于题主说的“如何评价”嘛……我只能说,虽然我不是书法爱好者,但是从小在湖北长大,受当地文化熏陶,对于汉字的认识多少还是有一些的;据我的观察,现代汉字的主要笔画都是横竖撇捺折钩提点等,但是古代的汉字笔画要复杂得多(比如大篆小篆、甲骨文金文、汉隶魏碑等等),这些笔画都有各自的写法,但无论是哪种写法都会受到当时社会审美观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形态;同时,每个字都会有不同的字体,例如楷书、行书、草书,其中草书的应用范围最广,因为它的书写速度最快;但是草书又分好几种,比如章草、今草、飞白等等,不同书体的同一个字也是大不一样的。 所以当看到某人的书法作品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他所书写的字是哪一种字体,然后再来判断它是不是符合我们的欣赏习惯。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一定对,仅供参考哈~ 补充一下: 我觉得吧,一个书法家最了不起的就是他能将自己的风格一直延续下去,就像王羲之和王献之一样,他们父子俩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每一幅作品里都包含着各自的风格(而且这种风格从王羲之时代就开始流传下来了);再比如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也是如此,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啊!!! 但是现在的情况好像已经变了,现在的书法家很多都只是在模仿别人的风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