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行怎么读?
行,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xíng 古人以行走时两脚前后间相距一臂为“行”,所以《说文》解释它为“人之步趋也”;但古人也有以步幅为一尺的两脚左右开立为行的说法,所以《释名·释宫室》解释说它是“行,像人行步也”。由于这两种说法都可以成立,而前者比后者更古一些,所以后代一般都以《说文》的解释为准。 “行”的本义是步行,因此它既是一个动词(如“行为”),又是一个量词(“一行”)和名词("行列")。作为名词是指军队中的队伍或行列、道路等(《说文解字·行部》)。这个意义后来演变为现代汉语的“行”字。
在古书中,“行”除了可以作量词外,还有两种特殊用法:一是用作行走时的步伐而言;二是用在表时间的词语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状态。例如: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得以欲于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一宿之行,再夜不还,是何疾也?《左传·僖公十六年》 但有时也可以通用。例如: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张俭坐事亡命,望门不及,遇良朋故人,辄尽节所知。及避难曲突柳家,邻人未有肯与之交者。《后汉书·张俭传》 “行”字的这种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多见,现在已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