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表面为什么有白点?
翡翠是龙牌,冰种,有白棉,有白点很正常啊! 就像我们的手掌、胳膊上有汗毛孔一样,只是形态不同罢了。这些小白点是晶体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因为翡翠是在高温、高压的地质环境下,由气体、液体聚集而成; 在生长过程中,晶体的排列是没有定向性的,所以会留下许多“缺陷”,也就是给晶体让路留下的通道。
这些像针尖样的小坑,在翡翠的表面分布着,密密麻麻。因为颜色较深,不明显时,会被误认为是由裂纹或石纹形成的。 其实,这些小坑是被抛光磨掉即可。 但是,如果小坑周围还有白色或黄色,这就是内含物了,主要有:
1、石花:就是硬玉矿物结晶体。由于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在整体观感上有象花草一样的视觉效果,因此称为石花。
2、石棉:这是指纤维状或者绒毛状的微晶集合体,主要呈淡黄、乳白色,含有黑色包体时呈灰色(与石花区别)。当它们聚集在一起且方向性明显时,有类似棉花的效果,因而得名。 3、其他内含物:包括黑色矿物包体,金属化合物等。
翡翠表面的白点,专业术语称之为“棉”或者“瑕”,实际上指的是翡翠内部的杂质或者含有的水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 翡翠的形成过程中,表层或者内部可能会因为地质环境的影响,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水分或杂质溶于翡翠晶体结构中,形成白色或透明状的杂质,这是翡翠的天然特性。
2. 如果白色杂质呈颗粒状,那么可能是翡翠的“石花”或“棉”,这是因为翡翠中含有较多的微量金属或气体杂质,如硅、铝、氧、氢等,这些杂质在翡翠晶体间形成空隙,使其厚度比正常的晶体小,水分或气体或其它的杂质反映在晶粒间,形成颗粒状的杂质。
3. 另外,如果白色杂质呈丝丝状,那么可能是翡翠的“绵”或“绺”,这是因为翡翠在地质过程中,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还有微细的纤维状纹缘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熔解形成,这类缺陷经常是脉状的,它与周围的料紧密连接,呈带状或网状。
4. 最后,如果白色杂质呈云雾状,那么可能是翡翠的“雾”,这是因为翡翠的内部存在含量较高的水分和空气,水分气凝实质或赤铁含金质等有色矿物,在翡翠颗粒间的空隙中形成云雾状或湿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