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能出现翡翠?
在地质学上把具有宝石级硬度和耐久性的矿物称作“玉”,我国目前发现的玉品种约有100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玉石(如:和田玉、翠玉、蓝田玉)和新兴玉石(如:南红、松石、青金石等)两大类。而翡翠正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新锐成员之一,有着“玉石之王”“东方绿宝石”的美称。 那么,什么是翡翠呢?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结果来看,一般将翡翠定义为:化学成分为硅酸盐铝钠合金的矿物晶体,硬度为6.5~7,密度在3.25—3.4 g/cm^3之间,折射率约1.66,具有玻璃光泽至油亮光泽。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要形成翡翠的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首先,组成翡翠的矿物必须是硅酸盐铝钠合金;第二,这种合金应该以晶体形式存在;第三,晶体的硬度应该在6.5~7之间;第四,其折射率应在1.66左右。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的矿物才可能形成翡翠。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条件只是决定了是否可能形成翡翠,并不能证明某块岩石一定是翡翠。比如,一块绿色的石英岩或许折射率也达到1.66,但其化学成分并不是硅酸盐,也不具备金属光泽,因此不是翡翠。 那什么样的石头才是翡翠呢?简单地说,翡翠就是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的、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透明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