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分几种颜色?
按自然规律,玉色可分为: 1、白玉(羊脂白);2、青玉;3、黄玉(糖玉);4、墨玉;5、碧玉;6、芙蓉玉;7、玛瑙;8、水晶。其中以白玉和青玉最为重要。
在自然界中,玉石的颜色是很丰富的,有呈透明色的,也有不透明的,有呈淡色的,也有呈深色的……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录,我国最早使用的玉色是黄色,如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呈深黄色。商周时期的玉器大多是青色或褐黄色的玉料雕刻而成。春秋战国以后,绿色玉开始流行起来,到了清代更是出现了“碧玉”这一名称。 除了上述常见的颜色外,人们还发现了红碧玉、黑碧玉等非常规颜色的玉。这些非常规颜色的玉大多由含铁量很高的玉髓或玄武岩浆中的气相物质侵入形成的。虽然它们的颜色很漂亮,但质地的油润度和透明度都很差,因而被加工成形状独特的饰品的几率很低,大多被用作雕刻材料,如把玩件、挂件或者用来雕琢古代人物。现在市面上可见的和田玉挂件很少见到非常规颜色的玉制作的,但是某些地区的地摊上会出现用这种玉制作的手把件。不过由于它的颜色太“扎眼”了,所以这种手把件很容易被识破是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