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画多失传?

单玲惠单玲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回答为什么失传,再谈谈对中国艺术史的认识。 古代绘画的流传有“遗物”和“遗法”两种情况:一种是保存完好的画作,真迹或被奉为经典的临摹本传世;一种是仅存绘画技法或元素,创作者和年代皆不可考。通常所说的“失传”,一般指的是后者。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技术层面讲,古人制作纸张、布帛等素材的技术和配方到今天已经失传,宋代之前的书画大多是以缣帛为载体的,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实物很少。况且中国古代并非以绘画为职业的队伍(和欧洲不同),多数的名作都是皇亲国戚或是达官显贵所绘制,这些作品多是服务于政治功能,因此留存下来的也很有限。 从艺术角度看,中国传统绘画是在文人画的体系下演化形成的,文人画兴起于五代时期,至宋元达到高峰——这一时期的绘画更多是表达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山水花鸟成为主要的题材表现形式。这种画多是为了满足自我欣赏的需要,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作为奉承宫廷帝王或彰显仕途功名的工具。所以从艺术本身来讲,文人画更追求“品”(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格调”“境界”“气韵”之类)而非“艺”——即技法的娴熟。

当然并不是文人画就完全不注重技法了,只不过和“技进乎道”的追求相比,它更倾向于追求意境和“品”的表现(比如同样描绘竹子,文同是和苏轼齐名的画家,他的《墨竹图》枝干挺拔,竹叶清秀细致,颇为严谨;而郑燮的《竹石图》则把竹叶概括成阔叶,笔墨潇洒)。由于文人画的这种艺术追求,加上其自身在传播上的局限性,使很多作品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正常的。

傅君豪傅君豪优质答主

中国字画的载体主要是纸张和绢,这些载体都具有一定的年代局限性,很难做到真正的流传万世,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宋徽宗的《五禽图》这种保存到今天的画作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被岁月碾为尘土湮灭了,再比如宋徽宗传世的50多幅作品,存世的只有23幅而已。和油画、雕塑等具有强传世性能的创作方式比起来,中国字画的传承和保存的难度要大的多。除了载体的局限,中国的战乱也比较多,导致很多国宝丢失、损毁。

虽然古代不乏很多知名的画家,但是那些大画家在战乱或改朝换代中其作品被完整流传保存下来的很少,而很多作伪者和后世画家的仿品却反而得以保存下来,比如说唐宋时期的名人画作,很多都是经过后世画家不断临摹仿作加进后人的艺术思维流传下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