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币价值如何确定?
对于普通爱好者收藏者来说,判断一枚币的价值主要从两方面考察:一是发行量;二是市场存量。
1、发行量少,则价值高。 这是最为直观的一种评判方式。但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发行量是指“最小发行量”而非“最大发行量”或“初始发行量”,因为对于央行而言,所有发行的硬币都是限量发行的,只是由于发行量太小,未进入大众视野而已。
以2015年刚发行的猪年贺岁币为例,该币最大发行量仅为2.5亿枚(详见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4]第93号),而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些币并未被大量流出,所以可以猜测其目前的市场存量并不多,因此此币价格一直很高,即使在2016年猪年纪念币退市后,价格也仍在30元左右,可见发行量少所具有的价值导向作用。
再如2010年发行的5周年银币,也是典型的一枚发行量小价值高的钱币。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有些品种虽然发行量很大,但我们并不能据此就得出该种类价值较低的结论。因为在货币市场上,需求决定价格,如果市场需求很强烈,即使起初的发行量很大,在持续的需求刺激下,其价格也可能会逐步升高。例如英国二便士金币,尽管发行量为6000万枚,但因材质为黄金,受到国际金价的驱动,其价格一直在稳步上升,现已经超过100元。
2、市面存量少,则价值高。 这里的“存量”指的是“流通中实际的数量”而不是“最初发放的数额”,因此并不包括任何作为“文物”或“艺术品”保存的“原封”或“未流通”品相的钱币。
同样以2015年猪年纪念币为例,该币自2015年11月发行以来,在2016年的春节前后出现了短暂的高价,之后由于群众纷纷购买,价格略有回落,但目前仍保持在20元的价位上,这说明该币的存世量是比较少的,因此价格才会居高不下。
与猪年纪念币相同,2013年发行的马年纪念币由于受到“生肖文化”的影响,一经推出即受到市场的追捧,加上2013年是“马年”,人们对于马年纪念币的需求更加迫切,使得该币市场价格始终在高位运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部分特殊品类(如贵金属币中的猫眼币等),由于其设计制作较为特别,我们可能无法通过常规的方法来对其价值进行判断。对此,小编建议大家,对于这类特殊的银元,可参照官方价格作为购买参考,当然,若购买渠道正规,且经过专业人士鉴定无误的话,那么其价值也理应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