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淳化阁帖价值多少?
淳化阁帖,宋代拓本,宋太宗赵炅命翰林学士王禹偁、张洎等人从内府收藏的历代法书之中,选取五帖(共十卷),集录出版,名为《淳化阁帖》。 此帖上至秦汉下迄五代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134人的墨迹,为历代法帖之冠。宋徽宗皇帝十分喜爱这本书,曾跋文于后并加盖御印以作标记。
《淳化阁帖》在南宋时由宫中传到秘书厅,元、明两代屡经兵火,残卷流失。清乾隆年间,朝廷命董邦达等摹勒上石,镌成六百块碑版,置于圆明园兰亭八柱之中。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移置惠山祠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曾国藩率湘军在江苏无锡等地与太平天国运动作战期间,将《淳化阁帖》携于军中,以作消遣,后被太平军俘获,辗转流落在广西、广东一带。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两广总督谭钟麟于广东重刻《淳化阁帖》,共十一卷,首一卷,共一千余帖,分装成一函。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淳化阁帖》被日伪政府强行运往东北,暂存于沈阳故宫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淳化阁帖》被运到南京。 1947年底,蒋介石命令将《淳化阁帖》送到台湾,由其“总统府”文物室代为保管,至今藏于台北“国立”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