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像有收藏价值吗?
1976年,我高中毕业,正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场席卷全国的“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了 。那个时候没有电视,除了收听广播以外,了解新闻的唯一途径就是看报纸。每天到学校附近的报刊亭买一份《人民日报》、一份《中国青年报》是必定的功课。
当时对政治并不关心,只是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要批孔子?孔子不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不应该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么?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冒出来一个孔子要批他?更奇怪的是,不但我们中国人要批孔子,连外国人都来批评孔子(我记得《参考消息》上有篇短一点的报道,译成中文就一句话,大意是说:美国人也有学者反对给孔子搞个“周年祭”。)这更是让我莫名其妙了——人家美国人也没得罪我们,干嘛非要让他们也来谴责孔子?!(后来知道是因为美国当时也在开展“批孔”运动时,才终于明白过来。真是令人脸红心跳呀!)
总之,在报纸上见到一幅照片,两个高大的男子对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很多书和一个笔筒,从后方照过来的光线把两个人的影子清晰的印到了墙上。左边那个面容清瘦的男子就是刚刚被批了的孔子,而他旁边的那个面带微笑的,留着长发的中年人,就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的周恩来。
这张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深刻,因为在我看来两个人都气度不凡,尤其是作为古圣先贤的孔子,我心中一直都非常崇拜。而身边这位当代伟人,则一直是我非常敬重和爱戴的人。当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第一件事就是到邮局汇款购买了一整套《周恩来选集》(当时似乎只出版了第一卷)。
直到现在,我家中这套书的复印本依然保存完好,扉页上还留着当年我去邮寄时写在纸片上的文字——“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您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您的伟大思想将永远指导着我们的行动!” 而这一帧照片,虽然当初在报纸上发表的时候似乎毫不起眼,但我一直把它视作无价之宝——它实际上是我和两位历史人物间的纽带,每当我看到这张报纸,不禁神驰万里,遥想那位伟大的总理和古老的孔子,或许还能体会到一点来自两千多年的精神传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