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何尊的历史价值?
1965年,陕西省宝鸡市姜子牙庙村一位村民在田间劳作的时候,发现了一件青铜器,由于当时人们对文物不了解,以为是一件没有价值的铜制品,因此就把它卖给了一个收废旧品的人。几天后,这个收废旧品的老板带着这件“铜器”去了一个叫做“拓片室”的地方,这里的工作人员认出这竟然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等文物,于是立即将这件事报告给了上级。很快,国家文物局派专家前往现场鉴定,最终确定这是一件珍贵文物,并且因其主体和盖子上都有精美的纹饰,因而将其命名为“何尊”。 因为这件文物的形制比较特殊,同时其盖子和身体的连接部位还铸有“何尊”二字,为了研究方便,考古人员将其命名为“何尊”。
何尊通高38.5厘米,口径20.4厘米,重14.6公斤,制作十分精美,根据上面的花纹判断,它应该是一份祭祀用礼器。 在现在的博物馆中,通常把何尊与司母戊鼎、毛公鼎等作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代表性的文物进行展出。 何尊内底的一圈铭文记载了公元前1057年,周武王征伐商人,取得了胜利后返回宗周的事情。 这则铭文的文字虽然只有两百多字,但是史料价值却很重大,是当今专家们研究西周史的重要资料。因为同样属于西周早期(成康时代)的铭文,《尚书·梓材》篇中有两三百字,但内容多是官样文章,毫无新意;《逸周书》的作者也根据一些零散的铭文写了一份《史佚篇》,但因为年代久远,这些资料都出现了缺漏。而何尊的这则铭文却相对完整地记录了一段重要历史,因此深受考古学界和历史研究者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