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眼镜值钱吗?
我们知道,近视、远视、散光,甚至某些眼疾的护目镜都是眼镜的“分支”。而在这些“分支”中,最有价值并且备受推崇的是具有收藏价值的“老花镜”。那么,作为“老花镜”的清代眼镜是否值钱呢?
我们知道,“老花镜”其实是人称的俗称,其专业的称谓应是“远视老花眼镜”。
据资料介绍,清代眼镜架除竹木制外,还有金属制的。眼镜片一般由玻璃制成,也有用玉、水晶、玛瑙等做成“镜片”的。这“镜片”实际上是个凸透镜,它能透过光线,使物体投射到视网膜上。
我国用镜片制作成的眼镜,也是从明代开始的。从明代的《竹谱》中,可以看到有关眼镜的记述。另外,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谈到玻璃屏风时,也说“两面画玻璃,带近视者用之”。这里的“近视”即今天我们所说的近视眼。
明代眼镜的主要特点是用带小孔的铜片夹上玻璃劈,做成双凸透镜。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南京人王履泰制作一种多用眼镜,即在镜片上雕花,供人佩带,并卖 “秘方” 分售给朋友。此为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装饰性眼镜。至于这种多用镜片,功能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太阳镜。
清代眼镜值钱吗?
虽然,清代眼镜并不是人们所戴的眼镜的正宗始祖,但是它却是我国眼镜的前身,所以也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特别是花镜其代表的文学文化价值更高。不过,遗憾的是,这样的眼镜在市场上并不好卖,所以,现存的古眼镜并不多见。
虽然古眼镜的数量不多,但是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镜片上所饰的各色釉彩及镜片材料,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清晚期有玻璃片的,也有玉片和水晶片的。有镜片镶嵌在木框上的,也有金属片铆焊而成的金属眼镜。这些眼镜一般都做工比较精细,特别是那些有各种工艺品装饰的,不仅工艺精湛,而且颇具民族特色。另外,在一批清代眼镜中还发现了外国进口的眼镜。
如今,这些清代眼镜尽管不像古董字画之昂贵,但可作史料和文物价值来看待,对于研究眼镜历史,仍不失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根据有关部门的估价,一副清代木框细格彩釉眼镜的价值为1200元。而一副清代金丝桃叶水晶眼镜的价值则达6000元。